张有德:STB学员 将改变台湾
「史丹福台湾生医访问学者计画」(STB:Stanford-Taiwan Biomedical)12日在史丹福大学举行论坛及晚会。推动生医访问学者计画的生技创投家张有德、史丹福大学医学工程教授费兹葛洛德(Peter J.fitzgerald)、中华民国国科会科技组组长汪庭安出席致词。参与本期访问的几位台湾学者,在论坛中发表研发报告。
张有德在论坛中介绍STB的由来。他指出,约在四、五年前看到台湾需要医疗器材方面人才,但是政府却没有这方面的培训政策;张有德和当时在湾区的国科会科技组长杨启航商议后,向国科会申请以短期进修方式,奖助台湾优秀人才到史丹福大学,学习最新医疗及应用器材,培养创业人才;后来也得到政府相关单位协助,于2007年建立STB计画。
张有德指出,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培训的学员回台湾后,已有人开始创业,也有许多人打算创业。「在硅谷虽然只有一年,但是在这里学到的技术、观念、知识,将会带给台湾许多改变。」
张有德认为硅谷有「转化」(Transformation)和「孵化」(Cradle)的力量。「许多学员在台湾是医师、教授,放下工作来史丹福专心求学一年,这是很不容易的事。」STB培育的医疗生技人才,返台湾后会造成长久深远的改变。
在史丹福大学负责STB计画的费兹葛洛德以「成功的医疗科技—将学术经验带到产业」(Successful Start-up in Med Tech:Experience from Academic to Industry)为题演讲时表示,全世界在2005年核准使用的医疗器材,一半出自硅谷。他说,各大着名生医公司都在湾区,湾区可称为「生科湾」(Biotech Bay)。
费兹葛洛德指出,生医创业要有三大要件:大学与医院、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投资金。三者缺一不可,才能从创新走到实体产业。他表示,创新生医科技产品不需太复杂,但需要医学界、创投界、工程界及健保界共同合作开发。
曾经参加STB第一期研习,已回台湾成功创业Somnics公司的陈仲竹表示,STB计画可使台湾的优秀人才,到史丹福研习最新的医疗科技,并跨领域瞭解相关科技及产品,更重要的是与美国医界交流,扩大未来合作可能。
张有德在论坛中介绍STB的由来。他指出,约在四、五年前看到台湾需要医疗器材方面人才,但是政府却没有这方面的培训政策;张有德和当时在湾区的国科会科技组长杨启航商议后,向国科会申请以短期进修方式,奖助台湾优秀人才到史丹福大学,学习最新医疗及应用器材,培养创业人才;后来也得到政府相关单位协助,于2007年建立STB计画。
张有德指出,虽然只有短短一年,培训的学员回台湾后,已有人开始创业,也有许多人打算创业。「在硅谷虽然只有一年,但是在这里学到的技术、观念、知识,将会带给台湾许多改变。」
张有德认为硅谷有「转化」(Transformation)和「孵化」(Cradle)的力量。「许多学员在台湾是医师、教授,放下工作来史丹福专心求学一年,这是很不容易的事。」STB培育的医疗生技人才,返台湾后会造成长久深远的改变。
在史丹福大学负责STB计画的费兹葛洛德以「成功的医疗科技—将学术经验带到产业」(Successful Start-up in Med Tech:Experience from Academic to Industry)为题演讲时表示,全世界在2005年核准使用的医疗器材,一半出自硅谷。他说,各大着名生医公司都在湾区,湾区可称为「生科湾」(Biotech Bay)。
费兹葛洛德指出,生医创业要有三大要件:大学与医院、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投资金。三者缺一不可,才能从创新走到实体产业。他表示,创新生医科技产品不需太复杂,但需要医学界、创投界、工程界及健保界共同合作开发。
曾经参加STB第一期研习,已回台湾成功创业Somnics公司的陈仲竹表示,STB计画可使台湾的优秀人才,到史丹福研习最新的医疗科技,并跨领域瞭解相关科技及产品,更重要的是与美国医界交流,扩大未来合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