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宁吁发扬中华文化艺术
由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华侨协会纽约分会、华美族研究会主办的「学习与超越:全球视野下的华族艺文发展论坛」30日在圣若望大学举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顾问郑威、北美中国书法协会副会长黄田等人畅谈了画作、书法和新媒体的发展。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提出,在全球化的时代下,艺术家应该具备全球视野,发扬中华文化艺术。「任何民族或文化若求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拥有全球视野。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可能略显不足,但在艺术范畴内,一直是超群出众的。华裔艺术家不应妄自菲薄,才能将中华文化艺术推广至全世界。」李又宁提醒艺术家和社会,应更自信地检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以便更了解中华艺文于世界历史发展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李又宁将时空带回16世纪、中国建立航海技术的年代,当时中国人已透过海上贸易,将「茶艺术」远播至欧美国家,因此义大利文的「茶」发音和闽南话的发音几乎一样,茶具成为欧洲贵族赏玩的艺术品。到18世纪,美国当时受英国殖民的13州为购买中国的茶叶和茶具,且避开英国徵收过高税金,美国人于1784年2月2日从纽约港口出发,耗时60天抵达中国广州,就是为将茶叶和其他艺术品带回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拥有多项中国古早时期的艺术品,这要归功于当时远渡重洋到中国进行贸易的人员。正值清末战乱且穷困时期,许多民众将家中珍贵的艺术品以低价变卖,这些对于抵达中国的美国船队来说是如获至宝,他们满载而归、回到美国后皆成为富翁,并将从中国带回的瓷器、书画等艺术品捐赠至博物馆,使得该博物馆拥有许多在中国都找不到的珍藏品。美国人还从中国学习了烧制瓷器等技术,现在四处可见的「马克杯」正是来自于当时从中国学回的烧瓷技术。李又宁强调,在过去几百年内,中国的艺术发展一直领先他国,但随着东西方国家发展速度的不同,使得华人时常觉得不如他人。但从历史上可见到中华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的影响,这正是后代为前代感到骄傲、且必须学习的「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