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大论坛 李山、王鼎钧畅谈艺文
「2013全球视野下的华族艺术发展论坛」6日在圣若望大学举行,邀请知名画家李山和作家王鼎钧畅谈艺文。李山认为能够憾动人心的画作才能称之为「艺术」,王鼎钓则感慨「越来越多人会写文章,却越来越少人懂得阅读文章」。
论坛是由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华侨协会纽约分会、华美族研究会主办,由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主持。创作「梦迴天山」的李山,笔下的天山意境悠远,人物生动细緻,充满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未来的期盼。今年87岁的李山认为,「社会与人生真实而深沉的内涵,才是艺术的灵魂。」他认为世间好画家很多,但「若无法憾动人心,直达人心深处,则只能称为画家,不能称为艺术家」。
着作等身的王鼎钧则在谈艺文欣赏时指出,文坛一直戮力于培养作家,却很少人谈如何读文章。他将早期的文学比喻为宣传车,功能就是散发宣传品;后来文学家宣扬文以载道,这时文学便成了战车,文章成了服务国家党派的工具,削弱了大众欣赏的能力。
王鼎钧以数个小故事说明欣赏文学的不同角度:在解放时期人民都很穷困的年代,一对小情侣晚上在公园约会,女生指着月亮说:「看,好圆好美的月亮!」男生抬头看了一眼,回说:「有什么好看,又不是可以吃的烧饼。」王鼎钧认为,这就是欣赏与实用的差别。早期台湾本土和非本土对艺术的见解有分歧摩擦,十年后衍生出乡土文学论战,「说到底,就是欣赏角度的问题。」
论坛是由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华侨协会纽约分会、华美族研究会主办,由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主持。创作「梦迴天山」的李山,笔下的天山意境悠远,人物生动细緻,充满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未来的期盼。今年87岁的李山认为,「社会与人生真实而深沉的内涵,才是艺术的灵魂。」他认为世间好画家很多,但「若无法憾动人心,直达人心深处,则只能称为画家,不能称为艺术家」。
着作等身的王鼎钧则在谈艺文欣赏时指出,文坛一直戮力于培养作家,却很少人谈如何读文章。他将早期的文学比喻为宣传车,功能就是散发宣传品;后来文学家宣扬文以载道,这时文学便成了战车,文章成了服务国家党派的工具,削弱了大众欣赏的能力。
王鼎钧以数个小故事说明欣赏文学的不同角度:在解放时期人民都很穷困的年代,一对小情侣晚上在公园约会,女生指着月亮说:「看,好圆好美的月亮!」男生抬头看了一眼,回说:「有什么好看,又不是可以吃的烧饼。」王鼎钧认为,这就是欣赏与实用的差别。早期台湾本土和非本土对艺术的见解有分歧摩擦,十年后衍生出乡土文学论战,「说到底,就是欣赏角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