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琪 舞台「玩转」人生
多年活跃在湾区华人话剧舞台上的邓安琪,天性热爱演戏。「换个老婆太麻烦」、「暗恋桃花源」、「领带与高跟鞋」等剧目中都可见到她充满激情的表演。台上形像千变万化,然而舞台下的邓安琪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人。从专业电脑工程师「出走」到舞台上,邓安琪觉得很好玩,很满足。她的愿望是看到更多华人加入到戏剧舞台上来。
她还有个弟弟邓安宁是台湾知名的专业导演。
记者问:你以前在台湾学过戏剧?
邓安琪答:没有。在台湾从来没学过戏剧,也从来没有机会学。我是30几年前从台湾来美国留学。来到硅谷,就成了电脑工程师,因为发现只有学了这一行,才比较有机会能谋生。做了20几年的电脑工程师,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兴趣。
●弟弟邓安宁 台湾很出名
问:你们姊弟俩都投身戏剧,家庭有没有这方面的背景?
答:我家族里没有人做这一行的。我在台湾时就是一直读书。我弟弟比我不爱读书,他的戏剧细胞绝对比我更强。所以他走上专业道路。他和我一样,也是很晚才开始搞戏剧的。所以我常说,我们的血液里一定有戏剧的因子,不管多晚才开始,都能这么投入。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比较自由的。我父母是广东人,但是在上海成长,可能是受当时上海教育的影响。
我到美国后,我弟弟开始红了,我都不知道。人家告诉我,我才知道他红了。所以我也没沾到他的光(笑)。
问:你是甚么时候发现自己对戏剧有爱好?在美国是怎样开始戏剧之路的?
答:从小就喜欢,但是一直没机会实践,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我最早是从青青合唱团开始做戏剧的。他们的年度公演有个特色,就是有个轻歌剧,有歌、有舞、有剧。年年都有,都是自编、自导、自演,成为一个特色。
我一开始是跟杨瑞琪老师学声乐。她曾是北京歌剧院的女主角,因此对歌曲和戏剧很注重。我也认为要唱歌不是光唱就行,要有感情在里面。如果能和戏剧结合的话,会很有用。
●「寻夫圆梦」 真圆了她的梦
问:你还记得参加过的第一齣戏吗?
答:第一齣戏是轻歌剧「寻夫圆梦」,差不多30分钟长度。从此以后在青青合唱团做了很多小歌剧。先是演,后来自己会做,会写剧本了。
2000年沈悦带我参与北加州华人防癌协会。沈悦的妹妹沈忻和我一起跟杨老师学声乐。那时沈悦想为防癌协会做一个短剧。我就编了一个短歌剧「千面女郎」。沈忻和我两人一起演,很受欢迎。
接下来,台湾「云门舞集」林怀民来湾区筹款,也请我们演了。后来这个剧有了很多版本,在青青某年公演也演过。去年华艺表演艺术中心小品匯演,又演了改编本。这个剧很有意思,可以不断地变化,可有不同的人物,可以加角色、删角色,有不同的趣味。
●「暗恋桃花源」 胖春花搞笑
问:你是2004年加入华艺剧社,然后一直做到现在?
答:是的。2004年之前我已经有了这些戏剧的经历。完全是草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那时我上班坐在电脑前,心里却在想我的戏应该怎么做,怎么写剧本安排谁说些甚么。难怪我的专业工作做不好(笑)。
我在华艺参加了很多个戏,有「换个老婆太麻烦」、「领带与高跟鞋」、「飞跃世纪」。我很幸运地能演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很幸运大家都说很好看,我们这些业余演员能演得不输给原班人马。
问:「暗恋桃花源」是北京电影学院林洪桐教授导演的?
答:对。当初我们是作为教学,所以才能用赖声川的剧本演。我常嘲笑自己是天下最胖的「春花」。可是人家看了也觉得很好笑,也很喜欢。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因为剧中我要跳到「袁老闆」的身上,我又这么重,可怜了我的对手。
●80岁老妈 用轮椅推上台
问:你在今年华艺小品匯演推出的「不是梦」是怎样的戏?
答:这是一齣非常无厘头、荒诞的戏。服装、造型都很大胆。有小提琴、歌声、劲舞,笑话当然是少不了。效果应该还不错,大家都笑翻了。
问:你的母亲这次也登台演出了?
答:是的。我妈妈是很活跃的人,我和我弟弟都是受她的遗传。她以前是北一女很活泼的老师。北一女是很严谨的学校,但是我妈妈很受学生欢迎。来湾区后退休生活也很快乐。十几年前的戏我都有请她去演。
但是现在她已80多岁,人变老了话都少说了。我看了以前的录影带很感慨,所以这次我也要让她演,我相信她还能演。结果最后我是用轮椅将她推上舞台。
问: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在台上台下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
答:确实是这样,我也这么觉得。我一直说,我的细胞有一半是可以安静,比较务实的。做一般人该做的事:读书、工作、成家。另外一半则好像要「窜」出来一样。后来我就想,可能是偶尔需要上台去疯一下,释放一下。生活的责任还是要尽。也许这就是我没有成为专业戏剧人员的原因。做业余的也很好。
我在大学里社团活动也很活跃,所以毕业后就做了课外活动组的组长。
问:你的家人支持你投身戏剧吗?
答:我一定要谢谢老公支持我。他每次都拿摄像机拍舞台,还为此一直都在更新他的摄像装备。另外,别人往往以为我花很多时间写戏排戏,其实我花的时间很少。我做一个东西的原则是「能省就省」,不管是经费还是每个人的精力时间,希望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做成。
问:听说你将要接任华艺剧社会长,有些甚么期许?
答:我真不知道要不要接,已经推了好多年了。我都是在做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一定要有头衔。我希望在湾区推广华人话剧。很多人都说话剧「看不懂」。但是我想说,现在的话剧已经和以前很不一样了。业余话剧很不容易,花那么多时间编、排、演,还要解决场地、道具、音响灯光,只能演一两场。但是在现场看的感觉一定和看视频不一样。
问:听说你弟弟曾幸运地在车祸中生还?
答:是的。我弟弟很喜欢骑重型机车,是他平日繁忙生活的纾解。三、四年前,有一次他在骑机车时,一辆开错车道的卡车向他迎面撞来。他只能跳车逃生,肩膀着地后在地上向卡车车轮滑去,一直到车轮前才停下,真是到了鬼门关前了。死里逃生的他在做完手术后马上又迫不及待回到他的机车了。
那之后我回台湾时,弟弟热切地向我推介「不老骑士」纪录片。他非常推崇「不老骑士」,为宣传这部影片出了很多力。最近我在湾区首次有机会看到完整的「不老骑士」,真是又哭又笑,很感动。
弟弟现在还在当导演,以电视剧为多,很多「大爱剧场」节目,还有「硅谷阿嬷」都是他导演的。这几年也导过一些偶像剧。
她还有个弟弟邓安宁是台湾知名的专业导演。
记者问:你以前在台湾学过戏剧?
邓安琪答:没有。在台湾从来没学过戏剧,也从来没有机会学。我是30几年前从台湾来美国留学。来到硅谷,就成了电脑工程师,因为发现只有学了这一行,才比较有机会能谋生。做了20几年的电脑工程师,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兴趣。
●弟弟邓安宁 台湾很出名
问:你们姊弟俩都投身戏剧,家庭有没有这方面的背景?
答:我家族里没有人做这一行的。我在台湾时就是一直读书。我弟弟比我不爱读书,他的戏剧细胞绝对比我更强。所以他走上专业道路。他和我一样,也是很晚才开始搞戏剧的。所以我常说,我们的血液里一定有戏剧的因子,不管多晚才开始,都能这么投入。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比较自由的。我父母是广东人,但是在上海成长,可能是受当时上海教育的影响。
我到美国后,我弟弟开始红了,我都不知道。人家告诉我,我才知道他红了。所以我也没沾到他的光(笑)。
问:你是甚么时候发现自己对戏剧有爱好?在美国是怎样开始戏剧之路的?
答:从小就喜欢,但是一直没机会实践,到了美国之后才开始。我最早是从青青合唱团开始做戏剧的。他们的年度公演有个特色,就是有个轻歌剧,有歌、有舞、有剧。年年都有,都是自编、自导、自演,成为一个特色。
我一开始是跟杨瑞琪老师学声乐。她曾是北京歌剧院的女主角,因此对歌曲和戏剧很注重。我也认为要唱歌不是光唱就行,要有感情在里面。如果能和戏剧结合的话,会很有用。
●「寻夫圆梦」 真圆了她的梦
问:你还记得参加过的第一齣戏吗?
答:第一齣戏是轻歌剧「寻夫圆梦」,差不多30分钟长度。从此以后在青青合唱团做了很多小歌剧。先是演,后来自己会做,会写剧本了。
2000年沈悦带我参与北加州华人防癌协会。沈悦的妹妹沈忻和我一起跟杨老师学声乐。那时沈悦想为防癌协会做一个短剧。我就编了一个短歌剧「千面女郎」。沈忻和我两人一起演,很受欢迎。
接下来,台湾「云门舞集」林怀民来湾区筹款,也请我们演了。后来这个剧有了很多版本,在青青某年公演也演过。去年华艺表演艺术中心小品匯演,又演了改编本。这个剧很有意思,可以不断地变化,可有不同的人物,可以加角色、删角色,有不同的趣味。
●「暗恋桃花源」 胖春花搞笑
问:你是2004年加入华艺剧社,然后一直做到现在?
答:是的。2004年之前我已经有了这些戏剧的经历。完全是草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那时我上班坐在电脑前,心里却在想我的戏应该怎么做,怎么写剧本安排谁说些甚么。难怪我的专业工作做不好(笑)。
我在华艺参加了很多个戏,有「换个老婆太麻烦」、「领带与高跟鞋」、「飞跃世纪」。我很幸运地能演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很幸运大家都说很好看,我们这些业余演员能演得不输给原班人马。
问:「暗恋桃花源」是北京电影学院林洪桐教授导演的?
答:对。当初我们是作为教学,所以才能用赖声川的剧本演。我常嘲笑自己是天下最胖的「春花」。可是人家看了也觉得很好笑,也很喜欢。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因为剧中我要跳到「袁老闆」的身上,我又这么重,可怜了我的对手。
●80岁老妈 用轮椅推上台
问:你在今年华艺小品匯演推出的「不是梦」是怎样的戏?
答:这是一齣非常无厘头、荒诞的戏。服装、造型都很大胆。有小提琴、歌声、劲舞,笑话当然是少不了。效果应该还不错,大家都笑翻了。
问:你的母亲这次也登台演出了?
答:是的。我妈妈是很活跃的人,我和我弟弟都是受她的遗传。她以前是北一女很活泼的老师。北一女是很严谨的学校,但是我妈妈很受学生欢迎。来湾区后退休生活也很快乐。十几年前的戏我都有请她去演。
但是现在她已80多岁,人变老了话都少说了。我看了以前的录影带很感慨,所以这次我也要让她演,我相信她还能演。结果最后我是用轮椅将她推上舞台。
问:认识你的人都说,你在台上台下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
答:确实是这样,我也这么觉得。我一直说,我的细胞有一半是可以安静,比较务实的。做一般人该做的事:读书、工作、成家。另外一半则好像要「窜」出来一样。后来我就想,可能是偶尔需要上台去疯一下,释放一下。生活的责任还是要尽。也许这就是我没有成为专业戏剧人员的原因。做业余的也很好。
我在大学里社团活动也很活跃,所以毕业后就做了课外活动组的组长。
问:你的家人支持你投身戏剧吗?
答:我一定要谢谢老公支持我。他每次都拿摄像机拍舞台,还为此一直都在更新他的摄像装备。另外,别人往往以为我花很多时间写戏排戏,其实我花的时间很少。我做一个东西的原则是「能省就省」,不管是经费还是每个人的精力时间,希望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做成。
问:听说你将要接任华艺剧社会长,有些甚么期许?
答:我真不知道要不要接,已经推了好多年了。我都是在做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一定要有头衔。我希望在湾区推广华人话剧。很多人都说话剧「看不懂」。但是我想说,现在的话剧已经和以前很不一样了。业余话剧很不容易,花那么多时间编、排、演,还要解决场地、道具、音响灯光,只能演一两场。但是在现场看的感觉一定和看视频不一样。
问:听说你弟弟曾幸运地在车祸中生还?
答:是的。我弟弟很喜欢骑重型机车,是他平日繁忙生活的纾解。三、四年前,有一次他在骑机车时,一辆开错车道的卡车向他迎面撞来。他只能跳车逃生,肩膀着地后在地上向卡车车轮滑去,一直到车轮前才停下,真是到了鬼门关前了。死里逃生的他在做完手术后马上又迫不及待回到他的机车了。
那之后我回台湾时,弟弟热切地向我推介「不老骑士」纪录片。他非常推崇「不老骑士」,为宣传这部影片出了很多力。最近我在湾区首次有机会看到完整的「不老骑士」,真是又哭又笑,很感动。
弟弟现在还在当导演,以电视剧为多,很多「大爱剧场」节目,还有「硅谷阿嬷」都是他导演的。这几年也导过一些偶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