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自恋性人格异常(4)
自恋性人格异常可以治疗吗?会痊癒吗?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格异常不是一种病,既然不是病,就没有所谓的痊癒之说。由于人格特质大概在少年时期就形成了,之后改变的空间不会太大,所以只能说当一个人有人格异常的模式或倾向时,他/她的思维方式、主观的感受如何可以被调整,或是学习如何来适应多变的环境,而不是把目标放在治癒上,一旦有实际的期望后,才不会给自己或家人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而感到沮丧甚至生气。

最常看到人格异常的案例大都出现在精神疗养院中(psychiatric inpatient settings),约有10%到30%,监狱中约有32%到46%的人格异常案例。挪威杀人魔Anders Breivik在犯下轰动全球的案件,造成近八十人死亡,将近一百人受伤的惨剧后,现在被关在监狱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自恋性人格异常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及统计一书中(DSM IV TR,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被归类为第二类型,同时他的人格异常也符合同一类型中反社会人格中冷酷无情的表徵,也就是在伤害人后没有一点伤心难过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在新的精神疾病的诊断及统计一书中,不再像从前细分多达十种左右的人格异常,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将这些人格异常分成三大类型(clusters),在每一大类型中的异常都有些许共通性。

精神疾病的诊断及统计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可以帮助精神健康专业人员来做正确的诊断,以便达到好的沟通效果,更有效帮助病人。这就如同当我们听到有人患有流行性感冒,我们会想到一些可能的典型徵状,如肌肉痠痛、发烧、流鼻涕等。所以当一个人被诊断出有某种人格异常时,就会想到一连串伴随而来的表徵。除了这本书可以帮助诊断外,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认为人格异常和大脑的功能运做不正常有关。这个发现又让诊断有更科学的判断方法,而不是光靠个案的记忆和口头描述而已。所以当怀疑有人格异常时,一定要找专业人士来做谨慎的评估,千万不可草率。精神健康专业人员除了要有正确的诊断外,在治疗人格异常时的重点应放在可以清楚确认、瞭解个案的偏差思想行为和主观的感受,才能真的帮到个案。

然而自恋性人格异常的人,却很少会出现在诊疗室里(只占2-10%),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配合度低,没有自省和洞察能力,若是团体治疗成效往往也不佳,因为他们的人格特质需求,会让治疗团体成为他们的表演舞台。

虽然他们不会寻求协助,却可以帮到他们身边的人。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大概只有在戒毒中心,或是情侣/夫妻治疗中,会看到有自恋性人格异常的人。当有类似自恋性人格异常的伴侣出现在我办公室时,他们不是为自己来寻求帮忙,而是试图告诉我伴侣的罪状,他们本身绝对不是问题癥结的所在,所以我所看到的都是和自恋性人格异常相处的人的无奈与伤害。若可以帮助人格异常者四周的人用健康的态度,划出健康的界线,使其情绪受到最低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治疗人格异常的目标之一。

假以时日,等人生已过大半,有自恋性人格异常的人可能因为经历许多破碎的人际关系,或是藉由和健康的人互动相处多了,才会恍然觉悟到自己的问题,进而寻求帮助,届时来自本身的动力想要有所改变时,治疗容易见到效果,才可以建立和自己还有他人更和谐的关系。

执笔者:许秀美 华人心理辅导中心

(408) 327-9713 

www.chinesecounseling.org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