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荣生前把玩稀世名琴 无价珍宝
说起大昌行,大部份人知道的应该是进出口贸易商、车行、以及婵联了多年的纽约龙舟赛冠军队。但是乐器收藏家?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纽约大昌行前总裁林寿荣的后人,现在第一次在美国公开展示他收藏的多件名琴,让更多人认识这位成功商人私底下风雅的一面。
以「林寿荣收藏展」(The Sau-Wing Lam Collection)为名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共有九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都是17、18世纪义大利提琴制造顶尖时期的产品,包括Antonio Stradivari及Giuseppe Guarneri等传奇琴师的名琴。乐界人士都知道,林寿荣的收藏还有一把大提琴,长期借给着名的中国大提琴家王健使用,所以不在展出之列。
林寿荣本人会拉小提琴和中提琴,但出生于兵荒马乱的中国,他没有机会做音乐家,只能以衣食温饱为重。他于1923年出生在上海,并在圣约翰大学取得商科学位。1948年他带着92美元投靠在纽约的姊姊,并进入姊夫的纽约大昌行办事处,最终做到总裁。大昌行以服装进出口起家,林寿荣积极开拓汽车经销业务,成为丰田在美国的第一家经销商。生意上的成功,提供了他收藏的经济基础,到他在1988年过世时,他的义大利提琴收藏,在美国私人收藏里已是数一数二。
根据林寿荣的女儿林意华回忆,父亲在世时最大的享受,就是周末邀请三五好友到家中,以琴会友,谈琴、拉琴、说琴,每购入一把好琴,一定会请知音到家中聚会,共同鉴赏把玩新琴。所以收藏名琴,不但让他自己有机会拉好琴,也藉此组成了一个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交谊圈。
展品包括两把史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小提琴,这位活于17、18世纪之际的义大利琴师,是历史上最着称的提琴制造者,他的琴留存至今的,都是百万名琴,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Gil Shaham和Jennifer Koh都拉他的琴,电影「红小提琴」也是以他为范本。林寿荣这两把琴,甚至还有暱名,其珍贵性可想而知。其中一把名为「Bavarian」的,大约是1720年所制,属于史特拉迪瓦里盛产年代,这把琴因为被南德的巴伐利亚王室收藏而得名;另一把「苏格兰大学」琴,则是史特拉迪瓦里90岁时所制。收藏中能与那两把史氏名琴平起平坐的「Baltic」,则是当时唯一能和史特拉迪瓦里一争长短的琴师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所制,据说19世纪的「魔鬼」小提琴家Paganini,拉的就是他的琴。不过林寿荣本人最偏爱的一把,则是「del Gesu」的父亲所制,因为这是他最早的收藏。
乐器是制来使用的,在重视合奏的西方音乐里,固定的形制才能确保音乐的合谐,因此除了少数纯赏玩的乐器,大多数乐器的样子都很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其发出来的声音,但就博物馆展出时,这个乐器最重要的品质,就无法展示了(虽然大都会也特别安排了几场音乐会使用这些乐器)。根据策展人Jayson Kerr Dobney指出,博物馆的乐器收藏、制造来源和原创性固然是最重要的考量,但稀有性、代表性、制造者的历史地位、其代表的流派、地域、时代、乐器是否有特殊开创性及意义等,也是要考量的。至于乐器的声音优劣,反倒不是最主要的收藏要件,就从这点来说,可能就和很多收藏家的出发点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最好的提琴乐器,仍在收藏家和演奏者手中,这也确保了一代代的爱乐者,能够继续耹赏到这些乐器美妙的声音。
(图皆大都会博物馆提供)
「林寿荣藏品」展到6月30日。
大都会博物馆曼哈坦5大道夹82街。
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开放,周五及周六延长至晚间9时。
建议票价﹕全票20元、耆老15元、学生10元。
电话(212)535-7710或www.metmuseum.org。
纽约大昌行前总裁林寿荣的后人,现在第一次在美国公开展示他收藏的多件名琴,让更多人认识这位成功商人私底下风雅的一面。
以「林寿荣收藏展」(The Sau-Wing Lam Collection)为名在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共有九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都是17、18世纪义大利提琴制造顶尖时期的产品,包括Antonio Stradivari及Giuseppe Guarneri等传奇琴师的名琴。乐界人士都知道,林寿荣的收藏还有一把大提琴,长期借给着名的中国大提琴家王健使用,所以不在展出之列。
林寿荣本人会拉小提琴和中提琴,但出生于兵荒马乱的中国,他没有机会做音乐家,只能以衣食温饱为重。他于1923年出生在上海,并在圣约翰大学取得商科学位。1948年他带着92美元投靠在纽约的姊姊,并进入姊夫的纽约大昌行办事处,最终做到总裁。大昌行以服装进出口起家,林寿荣积极开拓汽车经销业务,成为丰田在美国的第一家经销商。生意上的成功,提供了他收藏的经济基础,到他在1988年过世时,他的义大利提琴收藏,在美国私人收藏里已是数一数二。
根据林寿荣的女儿林意华回忆,父亲在世时最大的享受,就是周末邀请三五好友到家中,以琴会友,谈琴、拉琴、说琴,每购入一把好琴,一定会请知音到家中聚会,共同鉴赏把玩新琴。所以收藏名琴,不但让他自己有机会拉好琴,也藉此组成了一个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交谊圈。
展品包括两把史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的小提琴,这位活于17、18世纪之际的义大利琴师,是历史上最着称的提琴制造者,他的琴留存至今的,都是百万名琴,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Gil Shaham和Jennifer Koh都拉他的琴,电影「红小提琴」也是以他为范本。林寿荣这两把琴,甚至还有暱名,其珍贵性可想而知。其中一把名为「Bavarian」的,大约是1720年所制,属于史特拉迪瓦里盛产年代,这把琴因为被南德的巴伐利亚王室收藏而得名;另一把「苏格兰大学」琴,则是史特拉迪瓦里90岁时所制。收藏中能与那两把史氏名琴平起平坐的「Baltic」,则是当时唯一能和史特拉迪瓦里一争长短的琴师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所制,据说19世纪的「魔鬼」小提琴家Paganini,拉的就是他的琴。不过林寿荣本人最偏爱的一把,则是「del Gesu」的父亲所制,因为这是他最早的收藏。
乐器是制来使用的,在重视合奏的西方音乐里,固定的形制才能确保音乐的合谐,因此除了少数纯赏玩的乐器,大多数乐器的样子都很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其发出来的声音,但就博物馆展出时,这个乐器最重要的品质,就无法展示了(虽然大都会也特别安排了几场音乐会使用这些乐器)。根据策展人Jayson Kerr Dobney指出,博物馆的乐器收藏、制造来源和原创性固然是最重要的考量,但稀有性、代表性、制造者的历史地位、其代表的流派、地域、时代、乐器是否有特殊开创性及意义等,也是要考量的。至于乐器的声音优劣,反倒不是最主要的收藏要件,就从这点来说,可能就和很多收藏家的出发点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最好的提琴乐器,仍在收藏家和演奏者手中,这也确保了一代代的爱乐者,能够继续耹赏到这些乐器美妙的声音。
(图皆大都会博物馆提供)
「林寿荣藏品」展到6月30日。
大都会博物馆曼哈坦5大道夹82街。
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开放,周五及周六延长至晚间9时。
建议票价﹕全票20元、耆老15元、学生10元。
电话(212)535-7710或www.metmuse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