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导演 剖析海角七号成功元素
「电影海角七号其实内涵丰富,探讨许多议题,不是只热闹一场的喜剧,」「白银帝国」导演姚树华将于15日,周六下午2时,应台大校友视厅社邀请,在洛斯阿图图书馆(Los Altos Library, 13 S. San Antonio Road, Los Altos)演讲「从黄土高原到国境之南──梦的天行者的叛逆与坚持」,以导演和文学工作者的观点,分析「海角七号」的架构与商业元素,并从文学研究的观点,解析「海」片中独立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挑战。
姚树华毕业台大中文系,史丹福大学亚洲戏剧博士,指导舞台剧近30部。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独立出资,邀请她导演了「白银帝国」。
谈起第一次看「海角七号」,姚树华当时正在北京为「白银帝国」赶后制,本来想看完「海」片就去睡觉,「结果看完立刻打电话给助理,说看了非常好看的电影。」平常很少看第二遍电影的姚树华,又再看了一遍,到凌晨三点多才睡。
姚树华表示,海角七号成功处,是把从前一些伤心、后悔、遗憾的故事,跟现在「不要有后悔、遗憾」两事放在一起。「阐述人生不要有后悔和遗憾,个人的『小我』作无限延伸,」所以片中的键盘手「大大」可以在教堂里随意弹奏、弹月琴的茂伯会发出有趣的言论,「都是驳斥已有的制约。」
姚树华指出,她拍「白银帝国」讲黄土高原上的传统价值观;「海角七号」刚好相反,「谈的是小我、小我的延伸;如何处理人生的问题。以喜剧形式呈现,且有好的结果。」
「海角七号」有许多元素,如对传统的反叛、台湾的命运、台湾和日本的关系、台湾和中国的关系,台湾的商业化,姚树华指出,片中那七封信,其实是七封「长诗」。
「导演魏德圣对人性积极肯定,他有能力以几个镜头和几句话,勾画出个性鲜明的角色,」魏德圣用非演员来演出,「结果是非常的自然、亲切,让观众有认同感。」姚树华认为,魏德圣的「海角七号」成功拍出基督教所说的「信,望,爱」。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姚树华毕业台大中文系,史丹福大学亚洲戏剧博士,指导舞台剧近30部。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曾独立出资,邀请她导演了「白银帝国」。
谈起第一次看「海角七号」,姚树华当时正在北京为「白银帝国」赶后制,本来想看完「海」片就去睡觉,「结果看完立刻打电话给助理,说看了非常好看的电影。」平常很少看第二遍电影的姚树华,又再看了一遍,到凌晨三点多才睡。
姚树华表示,海角七号成功处,是把从前一些伤心、后悔、遗憾的故事,跟现在「不要有后悔、遗憾」两事放在一起。「阐述人生不要有后悔和遗憾,个人的『小我』作无限延伸,」所以片中的键盘手「大大」可以在教堂里随意弹奏、弹月琴的茂伯会发出有趣的言论,「都是驳斥已有的制约。」
姚树华指出,她拍「白银帝国」讲黄土高原上的传统价值观;「海角七号」刚好相反,「谈的是小我、小我的延伸;如何处理人生的问题。以喜剧形式呈现,且有好的结果。」
「海角七号」有许多元素,如对传统的反叛、台湾的命运、台湾和日本的关系、台湾和中国的关系,台湾的商业化,姚树华指出,片中那七封信,其实是七封「长诗」。
「导演魏德圣对人性积极肯定,他有能力以几个镜头和几句话,勾画出个性鲜明的角色,」魏德圣用非演员来演出,「结果是非常的自然、亲切,让观众有认同感。」姚树华认为,魏德圣的「海角七号」成功拍出基督教所说的「信,望,爱」。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