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袋免费拿 华裔挤爆
每个月第二个周二下午,洛杉矶地区食物银行(food bank)在蒙特利公园市巴恩斯公园野餐区,向低收入耆老派发食物袋。每到这一天,野餐区就早早人潮涌动、数百人大排长龙,一眼望去,华裔耆老不在少数。不过领取食物袋的老人表示,近年来食物内容感觉明显下降,也有一些食物不符合华人口味。
从阿罕布拉市搬到东洛杉矶一所老人公寓居住的朱女士表示,登记领取食物银行必须出示身分证和加州低收入医疗健保白卡,证明为低收入老人,然后才能开始领。但近年来,食物袋的内容明显下降,「以前有酸奶,最早的时候有每人一大盒新鲜蔬菜,但蔬菜很快就没了,酸奶也渐渐从每个月都有,变成每两个月发一次,最后就没有了」。
部分食物也不符合华人口味。领取食物袋的华人何先生表示,食物袋的尖头米与华资超市里购买的大米口感不可同日而语,还有奶酪及罐头装的水果、蔬菜,这些他都不吃。如果当场有其他耆老讨要,何先生就会直接转送,牛奶、果汁、肉类罐头以及麦片则会留下自食。
朱女士也表示,发放的大米与西裔食用较多的豆类,她觉得吃不惯,就转赠亲家,以免闲置浪费。有时食物银行发放的番茄罐头、桃子罐头,她也不大吃,就等聚会时带去大家分食。朱女士说,发放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正常完好的,不过有时也会出现很快就要过期的食物,所以猜想这些食物至少有部分是来自超市商家的捐赠。
从艾尔蒙地老人公寓陪几位耆老来领食物袋的华人看护Jenny也表示,华裔耆老对食物袋东西吃不惯是最大的问题,但为避免浪费,老人们会将吃不惯的食物转送老人公寓里的西裔老人。Jenny指出,虽然食物银行是面向低收入耆老提供的福利,但「华裔老人总体上都是过得去,还有子女会照顾他们,相比之下,一些西裔老人是真的很需要这些食物」。近年来,也有几位老人停止领取食物袋,不合口味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他们也认为这些食物「应该给更有需要的人」。
朱女士说,蒙市周边老人公寓里常会收到食物银行派发的中文文宣资料,因此吸引不少华裔耆老申请领取。目前转到东洛地区另一处食物银行的朱女士表示,蒙市食物银行人数尤其多,因此每次她都需要早上八、九点钟就去排队,虽然食物派发要到下午两点才开始。
朱女士更透露,部分华裔耆老结伴而去,用一张报纸、一把阳伞就「占领」一张桌子,让后到者眼看有空座却无处可坐,甚至老人之间有时会因排队、插队、拿号等问题爆发争吵。何先生表示,如今每周领取食物的耆老,按拿到的次序号看,至少有5、600人。
从阿罕布拉市搬到东洛杉矶一所老人公寓居住的朱女士表示,登记领取食物银行必须出示身分证和加州低收入医疗健保白卡,证明为低收入老人,然后才能开始领。但近年来,食物袋的内容明显下降,「以前有酸奶,最早的时候有每人一大盒新鲜蔬菜,但蔬菜很快就没了,酸奶也渐渐从每个月都有,变成每两个月发一次,最后就没有了」。
部分食物也不符合华人口味。领取食物袋的华人何先生表示,食物袋的尖头米与华资超市里购买的大米口感不可同日而语,还有奶酪及罐头装的水果、蔬菜,这些他都不吃。如果当场有其他耆老讨要,何先生就会直接转送,牛奶、果汁、肉类罐头以及麦片则会留下自食。
朱女士也表示,发放的大米与西裔食用较多的豆类,她觉得吃不惯,就转赠亲家,以免闲置浪费。有时食物银行发放的番茄罐头、桃子罐头,她也不大吃,就等聚会时带去大家分食。朱女士说,发放的食物大部分都是正常完好的,不过有时也会出现很快就要过期的食物,所以猜想这些食物至少有部分是来自超市商家的捐赠。
从艾尔蒙地老人公寓陪几位耆老来领食物袋的华人看护Jenny也表示,华裔耆老对食物袋东西吃不惯是最大的问题,但为避免浪费,老人们会将吃不惯的食物转送老人公寓里的西裔老人。Jenny指出,虽然食物银行是面向低收入耆老提供的福利,但「华裔老人总体上都是过得去,还有子女会照顾他们,相比之下,一些西裔老人是真的很需要这些食物」。近年来,也有几位老人停止领取食物袋,不合口味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他们也认为这些食物「应该给更有需要的人」。
朱女士说,蒙市周边老人公寓里常会收到食物银行派发的中文文宣资料,因此吸引不少华裔耆老申请领取。目前转到东洛地区另一处食物银行的朱女士表示,蒙市食物银行人数尤其多,因此每次她都需要早上八、九点钟就去排队,虽然食物派发要到下午两点才开始。
朱女士更透露,部分华裔耆老结伴而去,用一张报纸、一把阳伞就「占领」一张桌子,让后到者眼看有空座却无处可坐,甚至老人之间有时会因排队、插队、拿号等问题爆发争吵。何先生表示,如今每周领取食物的耆老,按拿到的次序号看,至少有5、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