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乐贵丝保位 积极备战
今年选区重画后的国会众议员选举中,选区包括曼哈坦华埠的第七选区现任国会众议员维乐贵丝(Nydia M. Velazquez)遭遇了上任19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竞选危机,三位挑战者直指她接受大银行、大财团捐款,不关心社区事务,要求取代这位波多黎各裔的女性政治领袖。虽然有些意外,但维乐贵丝认真备战,频繁走访各社区,接受多方背书支持。
在华裔社区,由于被虐杀华裔军人陈宇晖一案中,维乐贵丝充分显示了她的「关心」,不仅出席华埠多种纪念场合,还在国会提案要求严惩那些虐待同僚的军人,获得华裔社区的广泛好评,估计维乐贵丝不难赢得华人选票。但是在西语裔和白人社区,选战正在紧张地进行。
维乐贵丝虽然参加华埠活动的频率不如州众议长萧华或州参议员史葛静,但这不影响她在过去19年建立的知名度。担任国会小商业委员会主席之职的她,经常举办活动让小商家了解政策或获得服务,并为辖区内多个医疗、教育、社会服务机构争取经费。华埠社区对她的不满也不是没有,包括没有雇用华裔助理、不积极参加华埠活动、对华裔社区的议题关心不够等。在布碌崙的西语裔地区也有类似不关心社区事务的不满声。
但陈宇晖一案让维乐贵丝在华埠社区得到加分,同时,维乐贵丝获得了区内或邻区多个重要民选官员和党部的支持,包括萧华、国会众议员纳德勒、联邦参议员陆天娜和舒默、曼哈坦下城联合民主党部等。「纽约邮报」等也背书支持维乐贵丝,理由是她对西语裔政治「大佬」罗培兹(Vito Lopez)「不买帐」。
●挑战者迪兰 西语裔力挺
参选人中最有力的一位挑战者—市议员迪兰(Erik Dilan),是罗培兹力挺的参选人。任布碌崙民主党部主席的罗培兹在西语裔选民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迪兰本人也是波多黎各裔,他的父亲还是长时间的州参议员,他本人在市议会表现也不错。
刚开始竞选时,迪兰甚至拜访华埠多个社团寻求支持,并聘请会说华语的竞选助理。但是,在选区重画地图公布后,他到华埠争取选民支持的热情一下子降温,将「筹码」更多地放到布碌崙地区。他只是到华埠参加个别的庆祝活动与人建立联繫,没有在华裔社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或是筹款会,似乎放弃了华裔选民。
在西语裔选区,迪兰积极走访小商家和社区团体等,他温和的语调和对政治事务的深度理解,赢得了不少支持者,获得了「Prime Time News」等社区媒体的背书,甚至还获得一些不喜欢罗培兹人士的支持。临近选举,还爆出了维乐贵丝支持者印发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双语资料,攻击迪兰「帮助坏房东」的事件,迪兰支持者也利用社交网络等大力反击,选情相当紧张。
●挑战者李旦 中文流利
中文流利的李旦(Dan O'Connor),凭其在中国和华埠的生活背景以及语言优势,连续向华裔社团争取支持,获得不少关注。但是作为政治新鲜人,他对社区事务的认识不足,例如他打算收集1万个签名交给市长要求重开柏路(Park Row),却不知这柏路重开的权力并不在市长手中。他提出的多项政策也欠缺政治知识,例如要求削减美国八成军费,提出自己只当一任国会众议员绝不寻求连任等,让政治圈内人士摇头不已。但有人认为,李旦参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当国会众议员,而是为了明年的市议员选举提前热身。
●挑战者Martinez 曝光率低
第四位参选者George Martinez的曝光率是最低的,作为佩斯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州府工作人员,他却以「占领华尔街」积极分子的身分为人熟知。他没有参加NY1举办的参选人公开辩论,也没有竞选网站或宣传资料,只是偶尔通过社交网站发出信息。他要求改革国会体制及美国政治结构。
根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国会众议院第七选区内白人占30%,亚裔占19%,西语裔41%,非洲裔8%。在过去十年中,该选区内亚裔和白人是增加最快的两个族裔。选区范围涉及曼哈坦、布碌崙和皇后区三区,包括曼哈坦的华埠、东村、下东城;布碌崙的日落公园、威廉斯堡、公园坡、红钩、布许维克、Carroll Gardens、Boerum Hill、Brooklyn Heights等地;还有皇后区的木港和Maspeth。
在华裔社区,由于被虐杀华裔军人陈宇晖一案中,维乐贵丝充分显示了她的「关心」,不仅出席华埠多种纪念场合,还在国会提案要求严惩那些虐待同僚的军人,获得华裔社区的广泛好评,估计维乐贵丝不难赢得华人选票。但是在西语裔和白人社区,选战正在紧张地进行。
维乐贵丝虽然参加华埠活动的频率不如州众议长萧华或州参议员史葛静,但这不影响她在过去19年建立的知名度。担任国会小商业委员会主席之职的她,经常举办活动让小商家了解政策或获得服务,并为辖区内多个医疗、教育、社会服务机构争取经费。华埠社区对她的不满也不是没有,包括没有雇用华裔助理、不积极参加华埠活动、对华裔社区的议题关心不够等。在布碌崙的西语裔地区也有类似不关心社区事务的不满声。
但陈宇晖一案让维乐贵丝在华埠社区得到加分,同时,维乐贵丝获得了区内或邻区多个重要民选官员和党部的支持,包括萧华、国会众议员纳德勒、联邦参议员陆天娜和舒默、曼哈坦下城联合民主党部等。「纽约邮报」等也背书支持维乐贵丝,理由是她对西语裔政治「大佬」罗培兹(Vito Lopez)「不买帐」。
●挑战者迪兰 西语裔力挺
参选人中最有力的一位挑战者—市议员迪兰(Erik Dilan),是罗培兹力挺的参选人。任布碌崙民主党部主席的罗培兹在西语裔选民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迪兰本人也是波多黎各裔,他的父亲还是长时间的州参议员,他本人在市议会表现也不错。
刚开始竞选时,迪兰甚至拜访华埠多个社团寻求支持,并聘请会说华语的竞选助理。但是,在选区重画地图公布后,他到华埠争取选民支持的热情一下子降温,将「筹码」更多地放到布碌崙地区。他只是到华埠参加个别的庆祝活动与人建立联繫,没有在华裔社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或是筹款会,似乎放弃了华裔选民。
在西语裔选区,迪兰积极走访小商家和社区团体等,他温和的语调和对政治事务的深度理解,赢得了不少支持者,获得了「Prime Time News」等社区媒体的背书,甚至还获得一些不喜欢罗培兹人士的支持。临近选举,还爆出了维乐贵丝支持者印发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双语资料,攻击迪兰「帮助坏房东」的事件,迪兰支持者也利用社交网络等大力反击,选情相当紧张。
●挑战者李旦 中文流利
中文流利的李旦(Dan O'Connor),凭其在中国和华埠的生活背景以及语言优势,连续向华裔社团争取支持,获得不少关注。但是作为政治新鲜人,他对社区事务的认识不足,例如他打算收集1万个签名交给市长要求重开柏路(Park Row),却不知这柏路重开的权力并不在市长手中。他提出的多项政策也欠缺政治知识,例如要求削减美国八成军费,提出自己只当一任国会众议员绝不寻求连任等,让政治圈内人士摇头不已。但有人认为,李旦参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当国会众议员,而是为了明年的市议员选举提前热身。
●挑战者Martinez 曝光率低
第四位参选者George Martinez的曝光率是最低的,作为佩斯大学的客座教授和州府工作人员,他却以「占领华尔街」积极分子的身分为人熟知。他没有参加NY1举办的参选人公开辩论,也没有竞选网站或宣传资料,只是偶尔通过社交网站发出信息。他要求改革国会体制及美国政治结构。
根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国会众议院第七选区内白人占30%,亚裔占19%,西语裔41%,非洲裔8%。在过去十年中,该选区内亚裔和白人是增加最快的两个族裔。选区范围涉及曼哈坦、布碌崙和皇后区三区,包括曼哈坦的华埠、东村、下东城;布碌崙的日落公园、威廉斯堡、公园坡、红钩、布许维克、Carroll Gardens、Boerum Hill、Brooklyn Heights等地;还有皇后区的木港和Masp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