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单身的诱惑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芮力克‧克林柏格(Eric Klinenberg)两个月前出版了一本小书「单身时代」(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由于书里说到一个贴身的时代问题,因此引起了广泛回响。

书里说,过去四、五十年,独居的现象在美国戏剧性兴起。书里举出的数字包括:1950年时,美国的单身者只有400万,2011年则有3200万,独居女性占1800万,男性则占1400万,其中又以55岁至65岁者最多。全美的「一人家庭」,占了家庭总数的28%,一人家庭的数量超过了「夫妇加子女」的家庭,不少大城市的一人家庭都在40%以上(例如旧金山、西雅图、丹佛、阿特兰大),纽约市的曼哈坦和华府,单身者更接近50%。

单身的现象不限于美国,英国卫报报导,1996年时全球的单身人数为1亿5300万,2011年已增至2亿7700万,期间的增幅达55%;瑞典的一人家庭高达47%,挪威40%,日本30%,中国没有确实数字,但单身者「迅速增加」。

中天新闻的报导说,台湾的一人家庭,占了家庭总数的四分一,以人数计单身者达760万。香港好像没有单身人数的统计,但香港政府却对单身女性作出统计,发现约有70 万;香港媒体比较关注港女难找对象,因此北上找对象已渐成趋势。

单身现象并非现在才有,但近年成为明显趋势,却是大家都可察觉的事,而且这种趋势看来不会减退,只会「越演越烈」,导致社会越来越成为「单身社会」。

导致单身的因素,除了女性主义思想、生活都市化、离婚率高(2011年在美结婚者,半数预期最终会离婚)、以及50岁以上的离婚者难再找对象等熟悉的因素,还有一些新因素,值得一说。

例如社交网站兴起,让独居者既可享受单身的自由,又可破除孤单,随时可与人联繫,令交友可能比前更易,以及更多选择。

又例如,年轻一代不但不以单身为憾,更以之作为前卫的标榜,迟婚已是理所当然,同居也变得过时。单身不仅是时代的标志,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还有,当今社会「个人主义」流行,人人都以我为主,追求个人成长,发展自己的才能,以致书好像永达读不完,工作可以不断更换,成长期大大延长,三、四十岁不结婚是等闲事。因此,不论男女,都要求给予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可能是导致「单身社会」的最大推动力。

单身既然成为主流观念,大家就不得不改变态度,要用新的角度去面对和了解这种现象。以前,人们对单身者、独居者多少都抱有怀疑,但是当我们的社会逐渐变成「单身社会」时,大家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态度。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