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样的!华人不再是一盘散沙
ABC电视台「吉米金莫现场秀」「杀中国人」言论风波激起各地华人抗议,从26日ABC抛出「道歉信」到金莫28日节目中道歉、再到30日金莫向抗议者面对面道歉,此次事件中华人社区打破「沉默的大多数」、「温顺好欺负」的固有形象,反应迅速,策略灵活,据理力争,有礼有节,真令观者不禁鼓掌喝彩「好样的!」
金莫秀16日播出该节目,华人社区首先在「未名空间」等多个华语论坛反弹,旧金山、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地抗议均通过网路平台发起号召,论坛管理员将重点帖子置顶、整合,使这些华语论坛成为此次事件的信息中枢,也让成百上千素未谋面的华人由此走到一起。
各地抗议准备时间都极为仓促,旧金山、纽约只有一个周末,洛杉矶只有一天,抗议民众牺牲休息时间,上班族放下手头工作,一起赶制抗议文宣,有的志工在抗议前天甚至只有两个小时睡眠。志愿者们各尽其力,各司其职,擅长美工的设计海报,英语好的撰写传单,人脉广的联繫媒体,各地间相互沟通,相互打气,无私共享文宣资源,这才有了一场场肃然有序而铿锵有力地抗议。即便不能亲临抗议现场的华人,也纷纷透过致电致信ABC抗议、向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投诉、到白宫情愿网联署等渠道,甚至强烈要求捐款。单是洛杉矶一地,就在不到24小时收到超过2500元捐款。谁说华人是「一盘散沙」?华人社区的凝聚力关键时刻绝不含煳!
这次事件也是华人社区学习用美式游戏规则,为本族裔维权的一场演练。在酝酿抗议过程中,讨论最热烈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美国人还有其他少数族裔感同身受,站到华人这边来?这些思考在抗议的口号、标语、文宣中得到最好体现,反对种族灭绝、反对宣扬暴力和向儿童灌输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反对纳粹化,句句切中要害,让深陷校园暴力和种族仇恨犯罪的民众心有戚戚焉,争取到不少非华人民众共鸣和舆论支持。
然而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部分主流媒体对华人的固有成见,很难通过一次抗争根本改变。此次事件更应作为开启华人持久性、系统化维权运动的契机。除鼓励更多华人华裔参政议政,也有华人提出,华人应成立新的松散式维权组织。但新的维权组织如何确保关键时刻成为华人维权的嵴梁骨,而不像这次事件中的某些团体,抗议队伍里完全见不到影子,却能「代表」抗议华人接受ABC的「道歉函」。在设计新的维权组织时,这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
金莫秀16日播出该节目,华人社区首先在「未名空间」等多个华语论坛反弹,旧金山、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地抗议均通过网路平台发起号召,论坛管理员将重点帖子置顶、整合,使这些华语论坛成为此次事件的信息中枢,也让成百上千素未谋面的华人由此走到一起。
各地抗议准备时间都极为仓促,旧金山、纽约只有一个周末,洛杉矶只有一天,抗议民众牺牲休息时间,上班族放下手头工作,一起赶制抗议文宣,有的志工在抗议前天甚至只有两个小时睡眠。志愿者们各尽其力,各司其职,擅长美工的设计海报,英语好的撰写传单,人脉广的联繫媒体,各地间相互沟通,相互打气,无私共享文宣资源,这才有了一场场肃然有序而铿锵有力地抗议。即便不能亲临抗议现场的华人,也纷纷透过致电致信ABC抗议、向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投诉、到白宫情愿网联署等渠道,甚至强烈要求捐款。单是洛杉矶一地,就在不到24小时收到超过2500元捐款。谁说华人是「一盘散沙」?华人社区的凝聚力关键时刻绝不含煳!
这次事件也是华人社区学习用美式游戏规则,为本族裔维权的一场演练。在酝酿抗议过程中,讨论最热烈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美国人还有其他少数族裔感同身受,站到华人这边来?这些思考在抗议的口号、标语、文宣中得到最好体现,反对种族灭绝、反对宣扬暴力和向儿童灌输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反对纳粹化,句句切中要害,让深陷校园暴力和种族仇恨犯罪的民众心有戚戚焉,争取到不少非华人民众共鸣和舆论支持。
然而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部分主流媒体对华人的固有成见,很难通过一次抗争根本改变。此次事件更应作为开启华人持久性、系统化维权运动的契机。除鼓励更多华人华裔参政议政,也有华人提出,华人应成立新的松散式维权组织。但新的维权组织如何确保关键时刻成为华人维权的嵴梁骨,而不像这次事件中的某些团体,抗议队伍里完全见不到影子,却能「代表」抗议华人接受ABC的「道歉函」。在设计新的维权组织时,这是值得思考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