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每月7000元的养老院
前两年台湾的歌手赵咏华来为抗癌接力义演,友人立刻去买了票,只为想听她唱这一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

「变老」是浪漫的事?恐怕只在花样年华才唱得出来。

湾区一位女士谈到替90多岁的婆婆找到理想养护地点:单人套房、三餐有人料理、24小时叫得到人、亚裔东主本身领有护理等多种执照、五位老人同住一个屋檐下,较有家的感觉…优点不少。

但是代价不菲──每月7000元。

将此实例讲给台湾友人听,对方不能相信,写电邮来反问:是住在五星级大饭店吧?

我当下决定,另位朋友的妈妈搬进萨拉度加疗养院,每月6800元由三个子女分摊的例子,就不必向台湾朋友提了。近来听的养老价码均如此──仿如油价,直往上窜升。

对于「老」,最起初的印象来自祖母,她活到92才走。因不良于行,她住在楼下房间,屋里灯光昏黄。她有一只灰蓝色小陶罐,日日炖着瘦肉或者猪尾巴,加红枣人蔘补气。当时以为「老」的额外开销不过就是一盅炖品而已。哪能想像每月7000美金的昂贵老法?

保险退休研究所(IRI)元月公布报告说,就算身体健康,65岁男子可预期余生的健康照顾成本将达到35万,女性则至少须41万7000元。6成4受访者说,健康照顾成本攀高是他们对于退休最大的担忧。

养老很贵,告别人世也不便宜。2月初,信使报女记者Lisa Krieger把替88岁老父送终的切身经验写出来,获得莫大迴响,这篇告白有扎实的数据,也有亲情的描写,很多人含泪读完。

Krieger老先生是当年参与曼哈顿计画的优秀工程师,而且有企管硕士学位。女儿最记得的,是父亲每晚换上睡衣之前,必定把口袋里的零钱存进扑满里。老先生是积谷防饥的专业人才,对生活有规画,也早就签下不插管急救的生前指示。但是,由于女儿不忍心「见死不救」,加以现代大医院有诸多高贵新颖的救命对策,在生命的最后十天,花去了32万3千多元。

但老人已陷入回不来的昏迷,救与不救?医师亦无法替女儿下结论。最后请教诸亲友,大家建议:「让他好好走吧!」名为「死亡何价」的文章道出现代人无解的难题。

本文用意不在罗列老境里毫不浪漫的事,而是提醒预作准备。养儿育女阶段,你我花钱花时间不计代价,以为是尽天职。其实,为自己最后的日子作足准备,也万分重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