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了!逾半数海鲜偷梁换柱
全国食用鱼类及海鲜与海洋监督组织Oceanna17日发表调查报告指出,洛杉矶地区超过半数的寿司店、餐馆和海鲜及水产超市的海鲜和水产「张冠李戴」,其中高达87%被调查的寿司店有「偷梁换柱」之嫌,普通餐馆的海鲜菜餚「以低充高」,也高达45%。
Oceanna参与该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Beth Lowell博士表示,这是他们首次对洛杉矶地区的海鲜供应及海鲜饮食市场进行调查,结果「让不少人吃惊」,她表示,去年,该组织也曾对波士顿地区进行类似的实地调查,当地的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情况为18%。
鱼类和海鲜因富含健康蛋白,近年成为民众最受欢迎的食材,全国的调查显示,各地民众也不惜多花一点钱,「让自己吃好一点」,海鲜和鱼类也是近年成长进口量和产量最快的食材之一。
「不过很多民众可能并不知道他们付出的并不是他们想要的」,Oceanna的调查报告指出,他们对洛杉矶地区超过100家餐馆和海鲜超市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抽样调查,先后採集119种样品,结果发现55%的海鲜的出售名称与实际名称张冠李戴,其中高达87%的日本寿司的生鱼片「用错名字」,45%的餐馆所用的海鲜和鱼类「名不副实」,海鲜市场也有31%的鱼类及海鲜「改头换面」。
其中「贴错标籤」最多的八种海鲜包括野生三文鱼、dover、soles、太平洋红鲷(red snapper)、黄尾(yellowtail)、白鲔鱼(white tuna)、鳕鱼(cod)、大比目鱼(halibut)和智利鲈鱼(chilean sea bass)等,「这些鱼出售时被另外18种鱼和海鲜代替」。
经化验,南加州不少被调查餐馆涉嫌用养殖场养殖的大西洋三文鱼替代高价红大马哈三文(sockeye salmon),用油鱼(oilfish)代替白鲔鱼,用人工养殖的亚洲鲇鱼(catfish)代替野生sole,用比目鱼(flounder)替代大比目鱼(halibut),用罗非鱼(即吴郭鱼,tilapia)、鳕鱼(pollock)代替鲷鱼(red snapper)。
Beth Lowell说,巧的是,取代八种高价海鲜和水产的,都是价格低得多的鱼类和海鲜。
不少华人奉为「高级食材」的鲷鱼(snapper),在此次调查中几乎百分之百全被认定为「瞒天过海」,只有一家餐馆诚实标出是加州出产的太平洋红鲷(pacific red snapper),不少餐馆以「鲷鱼」名称出售的海产,实际上为石斑鱼、鳕鱼块,甚至廉价的罗非鱼块。
调查还显示,不少寿司店出售的白鲔鱼(white tuna),实际上是鲭鱼物种(snake mackerel species),该种鱼类一些民众食用后还可能导致泻肚子。
Beth博士表示,此次调查发现许多海产的标籤错误是以低价的鱼类以高价鱼标出,一些不受欢迎海产被换上最叫卖海产名称。
据全国海产与海洋监督机构调查,目前全美高达84%的海鲜来自进口,占全球第二大鱼类和海鲜进口国。联邦农业部负责对全国84%的进口鱼进行监督,但大约只有2%的进口海鲜受到抽查。
此次Oceanna跟踪调查地区包括洛杉矶市、好莱坞、丽浪多滩、长堤、曼哈顿滩、西好莱坞、拉古纳冈、鲍尔温山庄、马里布、新港滩、圣塔蒙尼卡和托伦斯等地。
Oceanna参与该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Beth Lowell博士表示,这是他们首次对洛杉矶地区的海鲜供应及海鲜饮食市场进行调查,结果「让不少人吃惊」,她表示,去年,该组织也曾对波士顿地区进行类似的实地调查,当地的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情况为18%。
鱼类和海鲜因富含健康蛋白,近年成为民众最受欢迎的食材,全国的调查显示,各地民众也不惜多花一点钱,「让自己吃好一点」,海鲜和鱼类也是近年成长进口量和产量最快的食材之一。
「不过很多民众可能并不知道他们付出的并不是他们想要的」,Oceanna的调查报告指出,他们对洛杉矶地区超过100家餐馆和海鲜超市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抽样调查,先后採集119种样品,结果发现55%的海鲜的出售名称与实际名称张冠李戴,其中高达87%的日本寿司的生鱼片「用错名字」,45%的餐馆所用的海鲜和鱼类「名不副实」,海鲜市场也有31%的鱼类及海鲜「改头换面」。
其中「贴错标籤」最多的八种海鲜包括野生三文鱼、dover、soles、太平洋红鲷(red snapper)、黄尾(yellowtail)、白鲔鱼(white tuna)、鳕鱼(cod)、大比目鱼(halibut)和智利鲈鱼(chilean sea bass)等,「这些鱼出售时被另外18种鱼和海鲜代替」。
经化验,南加州不少被调查餐馆涉嫌用养殖场养殖的大西洋三文鱼替代高价红大马哈三文(sockeye salmon),用油鱼(oilfish)代替白鲔鱼,用人工养殖的亚洲鲇鱼(catfish)代替野生sole,用比目鱼(flounder)替代大比目鱼(halibut),用罗非鱼(即吴郭鱼,tilapia)、鳕鱼(pollock)代替鲷鱼(red snapper)。
Beth Lowell说,巧的是,取代八种高价海鲜和水产的,都是价格低得多的鱼类和海鲜。
不少华人奉为「高级食材」的鲷鱼(snapper),在此次调查中几乎百分之百全被认定为「瞒天过海」,只有一家餐馆诚实标出是加州出产的太平洋红鲷(pacific red snapper),不少餐馆以「鲷鱼」名称出售的海产,实际上为石斑鱼、鳕鱼块,甚至廉价的罗非鱼块。
调查还显示,不少寿司店出售的白鲔鱼(white tuna),实际上是鲭鱼物种(snake mackerel species),该种鱼类一些民众食用后还可能导致泻肚子。
Beth博士表示,此次调查发现许多海产的标籤错误是以低价的鱼类以高价鱼标出,一些不受欢迎海产被换上最叫卖海产名称。
据全国海产与海洋监督机构调查,目前全美高达84%的海鲜来自进口,占全球第二大鱼类和海鲜进口国。联邦农业部负责对全国84%的进口鱼进行监督,但大约只有2%的进口海鲜受到抽查。
此次Oceanna跟踪调查地区包括洛杉矶市、好莱坞、丽浪多滩、长堤、曼哈顿滩、西好莱坞、拉古纳冈、鲍尔温山庄、马里布、新港滩、圣塔蒙尼卡和托伦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