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唐卡罗」 3个中低音 个个都出色
当威尔弟在1864年收到巴黎歌剧院的邀请创作一部新歌剧时,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在巴黎歌剧院,「艺术也成了钱商,一个人如果不是百万富翁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但是他当然也知道,19世纪的巴黎歌剧院是全世界最具排场的剧院,有着最好的歌手和最充裕的预算,就算当时他已功成名就,准备要享受一个清闲的后半生,他并不想把这扇门给封死,所以他在同一封信里又说,如果有好的剧本和一个聪明果决的导演,他就愿意忍受其他种种的「疯狂和诅咒」。
最终这个让他动心的剧本,就是大都会歌剧院本季演出的「唐卡罗」(Don Carlo)。「唐卡罗」是德国剧作家席勒的作品,席勒是继莎士比亚和雨果之后,最让威尔弟钦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多半是欧洲历史演义,「唐卡罗」也不例外。卡罗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短命的王储,他生下来健康就不好,身有残疾,可能还有精神病。他因为和父亲菲力普二世在如何对待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低地」意见不同,在23岁那年被父亲软禁六个月后死去。「尼德兰低地」包括部份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卡罗本人在历史上无足轻重,但他身处的时代,却是西班牙帝国的关键时代。他的祖父Charles征服了中南美洲的印加和阿兹提克帝国,成为新大陆的最大霸权,给西班牙带来让欧洲各王室忌羡的财富。然而在卡罗死后20年,菲力普二世因为Armada军舰大败,把海上霸权的地位让给英国。而与外交上的风起云涌相唿应的,是天主教会铁腕审判「异教徒」的恐怖措施。
这个时代背景给了席勒创造角色冲突的动机。他笔下的卡罗与父亲不和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统治「尼德兰」的意见不同,另一个则是所爱被夺。卡罗与法国公主伊莉莎白早有婚约,但是等到两人成年时,政治环境改变,伊莉莎白嫁给了菲力普二世,歌剧里描写卡罗和伊莉莎白早已眉目传情,被迫成为母子后,得埋藏内心的感情,两人都痛苦不已,而菲力普也对他们存有疑忌之心。
而天主教会因为新教迅速扩张备受威胁,肃内以抗外,则让威尔弟创造了一个他最让人恐惧的场景:公审异教徒。以及争议性很强的红衣大审判长。威尔弟给大审判长的描述是「90岁、目盲」,但是他的权威并不因他身体的衰弱而稍减,他的心则似乎已经完全给岁月给冻结了,当国王菲力普担心处死王储是不是违背基督的宽恕精神时,审判长的答案是「为大全可以捨小义」;而当审判长发现菲力普无心剷除他的重臣也是卡罗亲信Rodrigo时,他的解决方法是派人去暗杀他。
威尔弟一向对中低音的男声很着迷,在「唐卡罗」里他一共创造了三个这样的角色,而这个三个角色也是大都会这次演出最出色的,分别是唱Rodrigo的男中音Dmitri Hvorostovsky、唱菲力普的Ferruccio Furlanetto和唱审判长的Eric Halfvarson,加上在皇陵里的神秘的僧侣的Miklos Sebestyen,他们充分显示在威尔弟的世界里,雄浑的男声是代表了权威和刚毅。菲力普尤其是一个复杂的角色,Furlanetto的诠释有其忍情决绝的时候(他防范卡罗和伊莉莎白是毫不迟疑),但也有宽厚慈善的一面(他对Rodrigo充分显示了他知道如何笼络人心),这个角色的重头戏是第四幕他独自在书房里,终于要面对皇后不爱他的真相,这长达十分钟的咏叹调有着复杂的情绪起伏,Furlanetto坐在椅子上,彷彿身体虚弱到一点也动不了,但是音色的丰富则证明了他实在是是外弛内张。
相比之下,唱卡罗的Ramon Vargas和唱伊莉莎白的Barbara Frittoli就不甚突出,不过这有一部份也要怪指挥Lorin Maazel,他似乎拿不定主意,倒底是要表现堂皇的大歌剧还是亲密的室内乐,因此虽然有些细节很见心思,但更多时候只是把节奏拉到慢长而失去紧凑感。「唐卡罗」本来就不短,Maazel的指挥让这个演出更觉得似乎永远都完不了,还好男歌手镇得住场面。
(图皆Ken Howard摄影,大都会歌剧院提供)
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到5月11日。查询购票www.metopera.org、电话(212)362-6000、地址﹕曼哈坦百老匯大道夹65街林肯中心。
但是他当然也知道,19世纪的巴黎歌剧院是全世界最具排场的剧院,有着最好的歌手和最充裕的预算,就算当时他已功成名就,准备要享受一个清闲的后半生,他并不想把这扇门给封死,所以他在同一封信里又说,如果有好的剧本和一个聪明果决的导演,他就愿意忍受其他种种的「疯狂和诅咒」。
最终这个让他动心的剧本,就是大都会歌剧院本季演出的「唐卡罗」(Don Carlo)。「唐卡罗」是德国剧作家席勒的作品,席勒是继莎士比亚和雨果之后,最让威尔弟钦服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多半是欧洲历史演义,「唐卡罗」也不例外。卡罗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短命的王储,他生下来健康就不好,身有残疾,可能还有精神病。他因为和父亲菲力普二世在如何对待西班牙统治下的「尼德兰低地」意见不同,在23岁那年被父亲软禁六个月后死去。「尼德兰低地」包括部份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卡罗本人在历史上无足轻重,但他身处的时代,却是西班牙帝国的关键时代。他的祖父Charles征服了中南美洲的印加和阿兹提克帝国,成为新大陆的最大霸权,给西班牙带来让欧洲各王室忌羡的财富。然而在卡罗死后20年,菲力普二世因为Armada军舰大败,把海上霸权的地位让给英国。而与外交上的风起云涌相唿应的,是天主教会铁腕审判「异教徒」的恐怖措施。
这个时代背景给了席勒创造角色冲突的动机。他笔下的卡罗与父亲不和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统治「尼德兰」的意见不同,另一个则是所爱被夺。卡罗与法国公主伊莉莎白早有婚约,但是等到两人成年时,政治环境改变,伊莉莎白嫁给了菲力普二世,歌剧里描写卡罗和伊莉莎白早已眉目传情,被迫成为母子后,得埋藏内心的感情,两人都痛苦不已,而菲力普也对他们存有疑忌之心。
而天主教会因为新教迅速扩张备受威胁,肃内以抗外,则让威尔弟创造了一个他最让人恐惧的场景:公审异教徒。以及争议性很强的红衣大审判长。威尔弟给大审判长的描述是「90岁、目盲」,但是他的权威并不因他身体的衰弱而稍减,他的心则似乎已经完全给岁月给冻结了,当国王菲力普担心处死王储是不是违背基督的宽恕精神时,审判长的答案是「为大全可以捨小义」;而当审判长发现菲力普无心剷除他的重臣也是卡罗亲信Rodrigo时,他的解决方法是派人去暗杀他。
威尔弟一向对中低音的男声很着迷,在「唐卡罗」里他一共创造了三个这样的角色,而这个三个角色也是大都会这次演出最出色的,分别是唱Rodrigo的男中音Dmitri Hvorostovsky、唱菲力普的Ferruccio Furlanetto和唱审判长的Eric Halfvarson,加上在皇陵里的神秘的僧侣的Miklos Sebestyen,他们充分显示在威尔弟的世界里,雄浑的男声是代表了权威和刚毅。菲力普尤其是一个复杂的角色,Furlanetto的诠释有其忍情决绝的时候(他防范卡罗和伊莉莎白是毫不迟疑),但也有宽厚慈善的一面(他对Rodrigo充分显示了他知道如何笼络人心),这个角色的重头戏是第四幕他独自在书房里,终于要面对皇后不爱他的真相,这长达十分钟的咏叹调有着复杂的情绪起伏,Furlanetto坐在椅子上,彷彿身体虚弱到一点也动不了,但是音色的丰富则证明了他实在是是外弛内张。
相比之下,唱卡罗的Ramon Vargas和唱伊莉莎白的Barbara Frittoli就不甚突出,不过这有一部份也要怪指挥Lorin Maazel,他似乎拿不定主意,倒底是要表现堂皇的大歌剧还是亲密的室内乐,因此虽然有些细节很见心思,但更多时候只是把节奏拉到慢长而失去紧凑感。「唐卡罗」本来就不短,Maazel的指挥让这个演出更觉得似乎永远都完不了,还好男歌手镇得住场面。
(图皆Ken Howard摄影,大都会歌剧院提供)
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到5月11日。查询购票www.metopera.org、电话(212)362-6000、地址﹕曼哈坦百老匯大道夹65街林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