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陈义雄曲咏古厝 寻台湾乐坛记忆
台湾音乐史研究家陈义雄,日前应邀至湾区参加琴话宝岛音乐会,并举办两场演讲,介绍他自己的作品与历史缘由。他指出,由于坊间对于台湾音乐史的着作不多,一些内容也不尽正确,因此计画陆续出版三本书,寻回台湾乐坛错失的历史记忆。

74岁的陈义雄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但对于台湾音乐发展史影响甚大。淡江英专五年制英语专科实验班毕业后,插班至东吴大学英文系,当时东吴还没有音乐系,陈义雄因为喜欢古典音乐,就在学校举办「音乐周」等活动,也确认自己的志向。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爱乐公司」,出版月刊、也扮演经纪的角色介绍国际级名家到台湾演出。

「二战后台湾简直是音乐沙漠,」陈义雄表示,早期台湾甚少有音乐刊物,更没有大师,他是藉由老式唱片开始接物古典乐,从此迷恋。之后他参加口琴社、追随林志华、陈暖玉等名师,奠定乐理基础,再拜师学习中提琴、小提琴,并且凭着推广音乐的使命感至「爱乐月刊」,担任主编。

当时爱乐月刊是台湾唯一的音乐杂志,但已经停刊,陈义雄整顿后復刊,撑了十余年。期间他几乎没有拿薪水,生活开销靠教琴贴补。

陈义雄说,音乐公司就是几个朋友靠着热情苦撑,但对于台湾的音乐发展也有相当的贡献。除了办杂志、邀请名家演奏推广音乐以外,也代理乐器销入台湾。

他回忆,一次某经纪公司想邀请钢琴大师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赴台演出,不过那时台湾没有最高档的史坦威钢琴,该公司去信问鲁宾斯坦:「能否改用山叶(Yamaha)的钢琴?」结果回应是:「大师没听过这个牌子。」后来,爱乐公司便将史坦威的代理权拿下。

这次来到湾区,陈义雄也介绍自己的作品「余三馆咏絮」。余三馆是陈义雄小时候住的大宅,现已被列为台湾民宅十大古厝,也是三级古蹟。曲子古韵抒情,由小提琴与钢琴合奏。他谦虚说,自知才气平凡,不敢从事作曲,余三馆咏絮是唯一的作品,「我就靠一招半式走天下。」

陈义雄说,他长期参与台湾音乐发展,并钻研音乐史,发现坊间对于音乐的书籍仍不足。因此他规画三本着作:历史名琴与名家(钢琴篇)、历史名琴与名家(提琴篇)、台湾乐坛历史迴廊。目前第一本已经问世,另外两本也接近完成。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