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郭岱君:台湾经改 中国可借镜
「台湾在1949年到1960年之间,从计画经济改为巿场经济后,造成台湾的经济起飞,」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16日以「从计画经济到巿场经济,1949年到1960年台湾的经济改革」(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Taiwan’s Ecnomic Transformation:1949-1960)为题演讲,吸引上百位学者及学生聆听,参与讨论。这场演讲由史丹福大学民主发展与法治中心主办。

郭岱君指出,谈台湾从计画经济转型到巿场经济,今天来看仍有许多可以借镜之处。「计画经济是由国家主导,在效率上不但没有巿场经济来得有效,还容易有贪腐的情况,」郭岱君表示,中国现在是计画经济,由官员或主事者执行,就容易有贪腐出现,「台湾的转型可供中国参考。」

郭岱君表示,台湾从计画经济转型到巿场经济,也是经过很多波折,「因为民国38年(1949年)蒋介石才撤到台湾,」这时他刚遭受到重大的损失,心里想的是如何「雪耻」,要建设台湾成为「三民主义的模范省」,尤其民生主义里提倡的「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在经济上实行计画经济。

「所幸当时有几位关键人物,以及两次关键性财经大辩论,」一位是当时省主席陈诚,有勇气也有开放的观念;一位是当时省政府财政厅长严家淦;另一位是主管金融及生产的尹仲容。还有李国鼎,孙运璇等人。

「两次财经大辩论,专家学者脑力大激盪,取得共识之后,为台湾奠定经济发展的重要走向,」1953年到1954年第一次财经大辩论中,确定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等政策。

在1956年的财经大辩论中,确定了外匯巿场及对外贸易的改革,开放投资,制定奖励出口条例,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检讨与展望。「经过这两次财经大辩论,达成朝野的共识,台湾的经济从计画经济走向巿场经济,造成经济起飞,台湾的奇蹟。」

「今天来看这段历史,很有参考之处,」郭岱君指出,转型到巿场经济,不但减少贪官腐败,还可增加经济成长。「更重要的是当时从政的人都很清廉,也有开放的心胸,愿意改革,以新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