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台湾电影 将走向世界
与政治组分开后,美西华人学会人文组18日下午首次在洛杉矶侨教中心举行学术研讨会。主题为「从那些年我们一起看的电影,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漫谈1980后的台湾电影」。

研讨会由学会前会长、理事长、业余影评人廖茂俊;毕业于洛加大电影系、曾任着名导演陈可辛助理、导演过五部电影的李孟熙以及长期关注台湾电影发展的洛杉矶市立学院电影系学生范宇骁主讲。

三位讲员来自中、港、台,也是老、中、青三代。研讨会以近期在两岸三地掀起怀旧校园爱情电影浪潮的「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主题曲「那些年」开场。

廖茂俊首先以回顾方式从1980年代台湾电影进入新浪潮作为起点,探讨30年来在新锐导演带领下台湾的电影历程。李孟熙、范宇骁则分别阐述台湾电影在香港、大陆的影响。

廖茂俊表示,1980年可谓台湾电影界「分水岭」。1949年至1980年期间,台湾电影处于戒严期,一切暴力、色情、政治敏感性影片皆遭封杀。

1980年至1990年间,在美国留学的菁英杨德昌、侯孝贤、万仁、李佑宁等学成回台并创造多部注重当地乡土文学、怀旧基调的电影,因此开启台湾电影新篇章。

90年代后台湾电影界再次走入低迷。直至2008年,一部「海角七号」再度推动台湾电影走向復兴新浪潮,此后「赛德克巴莱」、「艋舺」再到「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电影以精緻独特的拍摄技巧及宽广题材在香港、大陆都掀起热潮。

李孟熙强调,近年台湾电影界愿意投入更多成本创作,在广泛细緻採集镜头的基础上精剪影片。90年代台湾电影制作成本一般不高于50万美元,「艋舺」、「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成本都在200万美元左右。

来自北京的范宇骁表示,2008年开始,台湾电影以注重细节、生活情感、镜头表现力、清新唯美故事结构等特点走红大陆,可说是在大众环境中开创一条「非大众化」路线,让人眼前一亮。

廖茂俊认为,台湾电影凭藉在两岸三地火热势头未来将走向世界。中、港、台三边合作的电影同时也会增多。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