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新兴3D打印业 最爱纽约市
最近有一家公司在纽约长岛市开业,其外表看似一家面包店,温暖的光线从橱窗发出,里面的机器看似烤箱,而周围的东西都盖着一层白色的粉末。它其实是一家立体(3-D)打印厂房,里面有多座3-D打印机,使用激光把物品「打印」出来。当一个工序完成后,每座打印机都会释出一立方呎的白色粉末。数以百计的独特产品,从订造的iPhone套子到玩偶,再到蛋杯(egg cup)等,都藏在这一堆堆的粉末中,就像恐龙骨藏于沙堆一样。制造业如今重返纽约市,势头之强劲,前所未见。现在3-D打印技术业已渐成主流行业,他们欣然落脚全国最昂贵的城市之一纽约市,形成一片特殊现象。纽约的工厂一向是以建造战舰、车衣和制糖为主,但这些行业很大程度上已撤离。近年来,制造业全然离开美国,但3-D打印业是一门不同类型的行业,不需要大型机械,也无需设立烟囱排出废气。皇后区长岛市这家厂房是由Shapeways公司管理,其执行长魏马沙森 (Peter Weijmarshausen)说:「现在,科技已经赶上了这个时机,我们可以再次在本地制作产品。」魏马沙森把公司从荷兰搬到纽约。另一家制造3-D打印机的公司MakerBot,刚在布碌崙建立一个厂房;布碌崙海军造船厂如今有一个「新实验室(New Lab)」,作为设计师、工程师和3-D打印机的合作场所。3-D打印机已存在了几十年,实业界的工程师用以制造产品模型(prototype)。过去几年,这种技术打破了以往的旧框框,获工艺家和高科技业採用。这种打印趋势拉近了制造业与设计师之间的距离,而富创意的设计师在纽约市是一箩筐。MakerBot生产经济实惠的3-D打印机,大小有如一个微波炉,价钱从2200元至2800元不等。MakerBot工厂在布碌崙水滨,对面有一家「好市多(Costco)」,与一家脱衣舞俱乐部。今年6月,专业3-D打印机制造商Stratasys Ltd.,以4.03亿元的股票,併购了私人持有的MakerBot。Stratasys总部分别设在明尼阿波利斯和以色列的雷霍沃市 (Rehovot),但MakerBot的执行长比提斯(Bre Pettis)说,该公司仍留在布碌崙。魏马沙森把Shapeways搬到美国,以便更接近客户。他选择纽约市,是因这里的设计和时尚行业蓬勃,有利3-D打印市场。可惜,纽约的3-D打印行业仍是十分微小,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它可以独自扭转制造业职位长期流失的情况。根据劳工统计局的数字,在二战期间,纽约市制造业达到高峰,有100万个职位,但如今已流失了其中93%。Shapeways现有22名员工,并计画增加到至少50人,而MakerBot有274名雇员。但这类工作不一定高薪,比提斯说,MakerBot厂房的员工,薪水比最低工资稍高。但魏马沙森指出,Shapeways有可能为许多成功的设计师提供生计,他们当中已有数百人从Shapeways的线上商店,赚了许多钱,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数目。在更广泛的意义来说,3-D打印刷开闢了一种新的制造业经济,这种经济恰好让有「美国创意之都」美名的纽约市大展鸿图,却不适合在中国发展。新款的婴儿匙「Spuni」,是3-D打印能力和直销模式结合的例子。波士顿一对夫妇伊莎贝(Isabel)和特雷弗.哈迪 (Trevor),留意到婴儿使用普通婴儿汤匙进食时,总会留下食物在汤匙上,他们于是和朋友博塔(Marcel Botha)合作,设计了这种新汤匙。藉着3-D打印机的便利,他们在八天后便得到新设计的模型,用来试验。博塔说:「我们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制造出最终的产品。」有了这个模型,博塔和他的搭档可以透过集资网站Indiegogo的一段视频,向买家示范,他们筹得了3万7235元,可以大量生产,这款婴儿匙目前在德国一家传统工厂生产,但博塔是在布碌崙的「新实验室」进行这项计画。在实验室的一楼,32岁的艾茱.格里夫斯 (Adjua Greaves)检验MakerBot的打印机,进行质量保证的工作。她以往从事出版业,但电子书的兴起,重创了纽约这个行业。她当了自由职业者一段日子后,希望有一份稳定工作。她进入工厂,是受到芝麻街一个制造蜡笔的片段启发。格里夫斯说:「实际在工厂工作,跟脑海里的浪漫概念不同,但在这里工作确实非常好。」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