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选举民调 韦纳支持率涨
根据玛瑞斯特学院(Marist College)28日公布的市长参选人支持率民调,民主党选民对韦纳的支持率比上个月高出4%,从15%增至19%;柯魁英仍保持领先,但支持率从上个月的26%跌了2个百分点。
该民调还显示,民主党男性选民对韦纳的支持率最高,从上个月的18%增加至23%;民主党女性选民对韦纳的支持率也从13%增为17%。不过柯魁英还是得到最多民主党女性选民的支持,达27%。
民主党选民对白思豪与汤信的支持率十分接近,分别为12%与11%;刘醇逸的支持率为8%。这份民调有4.4%的误差率。
两年前因「内裤门」丑闻被迫辞去国会众议员职位的韦纳在上周正式宣布参选市长后,28日首次参加市长参选人辩论,成为媒体争相採访的主角。目前民调和筹款都领先于所有市长参选人的柯魁英则没有出席。
主办单位「纽约客为好的公校教育」(New Yorkers for Great Public Schools)指出,他们先后两次更改论坛时间以配合柯魁英,但最终柯还是未能出席,引来观众席嘘声一片。
韦纳昨日一到现场便引来大批媒体追拍,他也表现得十分大方,并不回避,而是积极与其他参选人和周围熟识的人握手互动;而在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唯一一个每次都站起来讲话的参选人,边说边配合手势,很懂得抢镜头。
五位参加论坛的参选人整体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得中规中矩,鲜有互相抨击,而是表现得一团和气,而为人圆融的汤信更是和其他四位参选人都保持互动,一时与韦纳谈话,一时与刘醇逸耳语,在白思豪到场时又不忘与其对拳示好。
而早前不少媒体都已预测,如果柯魁英无法在市长初选中取得40%的支持率,则面临和第二高票的参选人进行复选(Run-off),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第二名」能否联合其他参选人来打选战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各个参选人之间也是「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
昨日论坛的问题多集中在近年来充满争议的公校关闭、教师评级、州考等问题,五位参选人都支持以后在公校关闭等重要决定时,让各学区和社区都能参与。
在谈到州考问题时,韦纳认为,每年的州考很必要,但考试成绩不应该成为评价老师的标准;同时他也指出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门科学,提倡运用社区的资源和加入社区的意见。
而刘醇逸则多次公开反对彭博把教育局作为企业经营,抨击重视考试多过教育的做法,他也提出在追讨之前教育局外包合同经费的同时,通过增加1%富人的税、降低其他纳税人负担的政策来补助教育经费;另外也提出增加双语教学和课程。
白思豪也多次抨击教育局目前的政策,他提议主要通过增加富人税来投资和补助教育经费,多次强调增加家长和老师的回馈意见,希望教学以服务学生为首要目的;他也指出以后需要多翻译资料给移民家长,将他们一起带入和参与公校事务。
而汤信也强调重视教育本身,他提出以后要增加各公校录取学生的透明性,确保公正公平,同时也表示不需要一个对教育独裁的市长。
Sal Albanese则表示应重视低收入家庭群体,并提出重点培训教师资格的重要性,确保教师能合格上岗。
该民调还显示,民主党男性选民对韦纳的支持率最高,从上个月的18%增加至23%;民主党女性选民对韦纳的支持率也从13%增为17%。不过柯魁英还是得到最多民主党女性选民的支持,达27%。
民主党选民对白思豪与汤信的支持率十分接近,分别为12%与11%;刘醇逸的支持率为8%。这份民调有4.4%的误差率。
两年前因「内裤门」丑闻被迫辞去国会众议员职位的韦纳在上周正式宣布参选市长后,28日首次参加市长参选人辩论,成为媒体争相採访的主角。目前民调和筹款都领先于所有市长参选人的柯魁英则没有出席。
主办单位「纽约客为好的公校教育」(New Yorkers for Great Public Schools)指出,他们先后两次更改论坛时间以配合柯魁英,但最终柯还是未能出席,引来观众席嘘声一片。
韦纳昨日一到现场便引来大批媒体追拍,他也表现得十分大方,并不回避,而是积极与其他参选人和周围熟识的人握手互动;而在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唯一一个每次都站起来讲话的参选人,边说边配合手势,很懂得抢镜头。
五位参加论坛的参选人整体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得中规中矩,鲜有互相抨击,而是表现得一团和气,而为人圆融的汤信更是和其他四位参选人都保持互动,一时与韦纳谈话,一时与刘醇逸耳语,在白思豪到场时又不忘与其对拳示好。
而早前不少媒体都已预测,如果柯魁英无法在市长初选中取得40%的支持率,则面临和第二高票的参选人进行复选(Run-off),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第二名」能否联合其他参选人来打选战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各个参选人之间也是「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
昨日论坛的问题多集中在近年来充满争议的公校关闭、教师评级、州考等问题,五位参选人都支持以后在公校关闭等重要决定时,让各学区和社区都能参与。
在谈到州考问题时,韦纳认为,每年的州考很必要,但考试成绩不应该成为评价老师的标准;同时他也指出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门科学,提倡运用社区的资源和加入社区的意见。
而刘醇逸则多次公开反对彭博把教育局作为企业经营,抨击重视考试多过教育的做法,他也提出在追讨之前教育局外包合同经费的同时,通过增加1%富人的税、降低其他纳税人负担的政策来补助教育经费;另外也提出增加双语教学和课程。
白思豪也多次抨击教育局目前的政策,他提议主要通过增加富人税来投资和补助教育经费,多次强调增加家长和老师的回馈意见,希望教学以服务学生为首要目的;他也指出以后需要多翻译资料给移民家长,将他们一起带入和参与公校事务。
而汤信也强调重视教育本身,他提出以后要增加各公校录取学生的透明性,确保公正公平,同时也表示不需要一个对教育独裁的市长。
Sal Albanese则表示应重视低收入家庭群体,并提出重点培训教师资格的重要性,确保教师能合格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