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中给车充电不再是梦
史丹福大学一个研究团队设计出高效充电系统,可利用磁场在相隔数呎的金属线圈间,无线传输大量电流。此项研究的长期目标是:开发可为电力汽车进行无线充电。
此项研究结果已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发表。研究者表示,此项技术有望大幅提升电力汽车的行驶哩程,并最终改变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
史丹福大学电子工程副教授范汕洄说:「我们的预想是,驶上任何高速公路都能充电。大规模的开发将彻底改造高速公路系统,并应用到运输以外的领域。」
无线充电系统将解决插电式电力汽车行驶哩程有限的主要缺陷。例如,全电动日产聆风(Leaf)单次充电仅可行驶不到100哩,电池要充足电须耗费数小时。
无线电力传输是以「磁耦合共振技术」为基础。将两只铜线圈相隔数呎摆放,向其中一支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令另一支线圈以相同的自然频率共振。磁共振便将通电线圈的电能透过空气传输到第二支线圈。范汕洄说:「无线电力传输仅在两个共振体一致时才会实现。」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曾利用磁耦合共振无线,点亮一只60 瓦的灯泡,并开发出一个可向静止的汽车无线传输3「千瓦」(kilowatts) 电力的固定充电系统。范汕洄的研究团队则希望研发,可在6.5呎距离内,向高速行驶的汽车传输10「千瓦」电力的系统。博士后研究员余晓芳与萨尼尔.桑胡利用数值模拟,找到无线传输效率可达到97%的方法。范汕洄说:「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为汽车充电。过去认为充电就是电线和往墙上插插头。想像一下:不需电线与插座,可在真空中传输电力,我们的努力就是迈向这一方向。」
此项研究结果已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发表。研究者表示,此项技术有望大幅提升电力汽车的行驶哩程,并最终改变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
史丹福大学电子工程副教授范汕洄说:「我们的预想是,驶上任何高速公路都能充电。大规模的开发将彻底改造高速公路系统,并应用到运输以外的领域。」
无线充电系统将解决插电式电力汽车行驶哩程有限的主要缺陷。例如,全电动日产聆风(Leaf)单次充电仅可行驶不到100哩,电池要充足电须耗费数小时。
无线电力传输是以「磁耦合共振技术」为基础。将两只铜线圈相隔数呎摆放,向其中一支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令另一支线圈以相同的自然频率共振。磁共振便将通电线圈的电能透过空气传输到第二支线圈。范汕洄说:「无线电力传输仅在两个共振体一致时才会实现。」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曾利用磁耦合共振无线,点亮一只60 瓦的灯泡,并开发出一个可向静止的汽车无线传输3「千瓦」(kilowatts) 电力的固定充电系统。范汕洄的研究团队则希望研发,可在6.5呎距离内,向高速行驶的汽车传输10「千瓦」电力的系统。博士后研究员余晓芳与萨尼尔.桑胡利用数值模拟,找到无线传输效率可达到97%的方法。范汕洄说:「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为汽车充电。过去认为充电就是电线和往墙上插插头。想像一下:不需电线与插座,可在真空中传输电力,我们的努力就是迈向这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