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赈灾 华人灾民喜出望外
原来是纽约皇后区观光景点的洛克威受飓风「珊迪」摧残,纽约爱心人士纷纷涌入灾区赈灾,慈济也是其中一员。
由于原定发放的Broadway Channel社区已获得大批物资,慈济转往正面更靠近海边的远洛克威(Far Rockaway)提供咖啡、热汤和毛毯,发现当地灾情更惨重,迫使居民搬的搬,留下的则在冷飕的寒天中重建家园。
移民自中国的当地居民王继伟和女儿Alisa前来物资集中的海滩,看到熟悉的华人面孔,立即到慈济摊位寻求帮助。王先生无奈表示,所有证件都被暴涨的海水沖走,担心无法获得政府援助,如今只想尽快搬离到他在俄亥俄州打工的住处,让女儿赶紧恢復正常生活。
念中学三年级的Alisa也是迫不及待想离开洛克威,她描述自己与母亲在飓风夜里,望着暴涨的海水淹过膝盖,两人惊慌地直奔地铁高架桥,又看着大水淹没车顶,整个社区汪洋一片。在过去几日华氏不到40度的寒冷夜里,她和母亲都以塑胶袋包着双脚,盖着几层厚毯,躺在桌上入眠。穿着泛黄的白色羽绒衣,Alisa说:「家里什么都没了,衣服也全完了,好在人没事。」一切都能重新开始。
决定留守家园的张琼文和张家豪姊弟来自台湾,母亲林瑞华是纽约慈济分会的会员。姊弟两人住在同一社区仅隔数条街,当初看中远洛克威海滩环境优美,远眺大西洋,怎料飓风夜适逢月圆,海水暴涨到离住屋街道5呎高,就算房屋垫高2呎,整个地下室仍完全遭淹没,储放的衣物家具全毁,刚装潢好的木制橱柜也遭殃。现在姊弟白天不断清扫家中淤泥和积水,晚上暂住亲友家,张琼文的丈夫还要留守没电的房屋,以防趁火打劫。
张家豪十分感谢纽约爱心人士帮助,他表示在10月30日灾难过后的前三日,政府急难机构与大型慈善组织未进驻时,主要是靠街坊邻居嘘寒问暖,提供发电机抽出积水、帮忙搬出泡水家具,甚至有远自纽约各地的民众把热汤热食放在休旅车后车箱,开到灾区就地发放。
联邦急难管理局(FEMA)和国民兵在灾后第四天进驻远洛克威,电讯公司也架起临时基地台,总算让当地居民能与外界联繫。张琼文望着丢弃满街的家具、损毁严重的海滩步道,及她泡水全毁的汽车,她焦急地跟慈济志工多次确认他们是否还会再来,「在这边住了十几年,从来没想到飓风会带来这么大的灾难,现在发电机、沙袋和清洁工具都很缺,愈多人来帮忙愈好」。
由于原定发放的Broadway Channel社区已获得大批物资,慈济转往正面更靠近海边的远洛克威(Far Rockaway)提供咖啡、热汤和毛毯,发现当地灾情更惨重,迫使居民搬的搬,留下的则在冷飕的寒天中重建家园。
移民自中国的当地居民王继伟和女儿Alisa前来物资集中的海滩,看到熟悉的华人面孔,立即到慈济摊位寻求帮助。王先生无奈表示,所有证件都被暴涨的海水沖走,担心无法获得政府援助,如今只想尽快搬离到他在俄亥俄州打工的住处,让女儿赶紧恢復正常生活。
念中学三年级的Alisa也是迫不及待想离开洛克威,她描述自己与母亲在飓风夜里,望着暴涨的海水淹过膝盖,两人惊慌地直奔地铁高架桥,又看着大水淹没车顶,整个社区汪洋一片。在过去几日华氏不到40度的寒冷夜里,她和母亲都以塑胶袋包着双脚,盖着几层厚毯,躺在桌上入眠。穿着泛黄的白色羽绒衣,Alisa说:「家里什么都没了,衣服也全完了,好在人没事。」一切都能重新开始。
决定留守家园的张琼文和张家豪姊弟来自台湾,母亲林瑞华是纽约慈济分会的会员。姊弟两人住在同一社区仅隔数条街,当初看中远洛克威海滩环境优美,远眺大西洋,怎料飓风夜适逢月圆,海水暴涨到离住屋街道5呎高,就算房屋垫高2呎,整个地下室仍完全遭淹没,储放的衣物家具全毁,刚装潢好的木制橱柜也遭殃。现在姊弟白天不断清扫家中淤泥和积水,晚上暂住亲友家,张琼文的丈夫还要留守没电的房屋,以防趁火打劫。
张家豪十分感谢纽约爱心人士帮助,他表示在10月30日灾难过后的前三日,政府急难机构与大型慈善组织未进驻时,主要是靠街坊邻居嘘寒问暖,提供发电机抽出积水、帮忙搬出泡水家具,甚至有远自纽约各地的民众把热汤热食放在休旅车后车箱,开到灾区就地发放。
联邦急难管理局(FEMA)和国民兵在灾后第四天进驻远洛克威,电讯公司也架起临时基地台,总算让当地居民能与外界联繫。张琼文望着丢弃满街的家具、损毁严重的海滩步道,及她泡水全毁的汽车,她焦急地跟慈济志工多次确认他们是否还会再来,「在这边住了十几年,从来没想到飓风会带来这么大的灾难,现在发电机、沙袋和清洁工具都很缺,愈多人来帮忙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