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摄影大师张照堂 昇华台湾内蕴 投入艺术恆河
台湾现代主义摄影先驱张照堂摄影作品自16日起将在纽约台湾书院展出,由美国德州Fotoseptiembre USA摄影总监Michael Mehl 负责策展,选出张照堂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共27件,取展名为「张照堂摄影展 潜越—台湾意象 1960-2005」。Mehl表示,张照堂的摄影作品以现代主义表现形式加上个人的观点,展现台湾社会变迁的各种精神面貌,反映台湾社会变迁,风格强烈。Mehl肯定「台湾国宝」张照堂在现代摄影史的地位。

张照堂1943年出生于台北板桥,高中时代开始接触摄影,师从摄影家郑桑溪。他在进入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就读后,接受大量现代文学、哲学与艺术思潮的洗礼,启发他对摄影的独特观点。他开始创作一连串苦闷、抑郁和虚无的摄影作品,尝试以荒诞、虚无、嘲讽的影像语汇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他充满存在主义式视觉风格的影像作品开始获得当时台湾标榜「健康、沙龙唯美」的摄影界注意。

1970年代,张照堂开始接触纪实报导摄影,当时台湾时逢戒严,对艺术创作题材管制甚严,张照堂不以限制为限制,将镜头转向台湾自然环境与民俗风情,也以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为题材,在张照堂的镜头底下,呈现出台湾的内蕴与美丽。

1980年代后期台湾解严,各种禁忌议题解禁,张照堂此时持续深耕摄影,且投身纪录片创作。他除了担任台湾公共电视纪录片「岁月中国」、且陆续企画编辑「影像追寻」、「台湾摄影家群像」、「看见淡水河」、「女人‧臺北」、「看见原乡人」,「家园重见─走过921影像报告」等摄影文集。身具乡土情怀的张照堂表示,「属于台湾社会底层草根的生命,破土而出,镜头下的生命才有意义与重量」。

近期,张照堂除了摄影家、还身兼纪录片导演、电视台监制、影展筹画、图书主编等多重身分,他也投入纪录片教学工作,任教国立台南艺术学院音像纪实纪录研究所,「教导学生们用影像记录周遭、记录生活也记录生命」。

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郭力昕曾经这样评价张照堂,「他热情而专心地注视着世界,并不老是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这样的特质,可以使他的艺术里包含更多的真诚与纯粹,更少的矫情与造作。当生命状态与艺术作品可以如此真诚一致,则「业余」与「无企图心」所生产出来的摄影艺术,毋宁是更动人、也更恆久的」。张照堂的摄影作品,值得忙碌的现代人,细细品味。

「张照堂摄影展 潜越—台湾意象 1960-2005」展出时间为16日至5月18日,16日晚6时将举办摄影展开幕式,开幕后由策展人 Mehl与张照堂出席艺术家座谈,分享张照堂半个世纪的创作过程意念。该展览地点为纽约台湾书院,地址曼哈坦东42街1号。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