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介甫:莫言早就有「诺贝尔相」
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的圣若望大学历史系教授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日前应邀在华美人文学会座谈「莫言和当代中国作家」。金介甫教授历史、中国现代文学及电影,与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多年朋友,他在演讲中不仅谈及莫言独一无二的风格,也提到莫言与同时代中国作家们受到的中国近代历史及世界当代文学的影响。莫言于2012年因文学作品「蛙」,「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13年前,莫言在金介甫的引荐下在华美协进社举办小说「酒国」英文版新书发表会。金介甫回忆当时诺贝尔文学奖四大热门中国文学家就是高行健、莫言、李锐和北岛,最后由高行健拿下当年的诺贝尔奖,「当年就看出莫言有获奖的实力,果不其然12年后获得诺贝尔奖肯定。」金介甫认为莫言具有独特的笔触、题材、想像及比喻,他与苏童、格非、余华、韩少功、张炜、李锐等出生于文革时代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家们相同,对「寻根文学」有强烈兴趣,后逐渐转为书写历史题材的「新历史小说」创作。金介甫比较世界文学发现,中国当代作家受拉丁美洲作家如马奎斯等影响深远。演讲会有近50名中国文学爱好者参与,讨论热烈。华美人文学会共同主席何勇表示,正透过金介甫邀请莫言再访纽约,盼明年能迎得莫言亲自与纽约书迷讨论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