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姊弟搭档 舒展二胡演奏福音 舒方监制专辑
舒展及舒方姊弟,美中两地首对以二胡演奏福音乐曲并发行唱片的搭档。曾经年少轻狂,迷失于成功中。因信仰而改变,两人积极穿梭各地华人教会,透过演出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希望提升华人福音音乐在世界的能见度。
北京出生成长,父母都是工程师,闲暇各自擅长演奏二胡、琵琶,舒展回忆,自己本来应该学琵琶,但因为手掌比同龄女孩小,父亲担心影响手骨发育,让她学二胡。但见她调皮不练琴,又不忍责罚,只有让她拜师友人。自幼儿园起便常登台表演歌舞,小有名气,在八岁小女孩的心中,二胡是老人玩的东西,为练琴放弃这一切,她很不甘心。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每天练合奏,看到同学穿得漂漂亮亮地练舞,她心中很不是滋味,唯一的慰藉,是演出后被人夸奖。
1989年获得中国乐器国际比赛青年组最佳演奏奖,面对各种荣耀,她心里总有一股身不由己的无奈。舒展说,直到近十年藉演奏二胡传递福音,才真正爱上这项乐器。每次在国外演出,看到西方听众对中国乐器的赞嘆,与西方音乐家合作的过程中,她也进一步发现二胡奇妙无穷,更将发扬国粹视为责任。她记得早期搭机出国表演,随身琴盒一定会被拦下检查,她只能解释这是中国小提琴(Chinese violin)。但近年已少有海关人员问「这是什么」,显示多数人已认识这项乐器。
在底特律赢得1991年世界音乐节特别奖第一名,以杰出人才身分留在美国。当时她没有梦想,只告诉自己,「终于可以跟二胡说再见了」。进入纽约市大读了两年英文,她之后到华人律师楼当秘书,想学一项能在美国进入白领阶层的专长。
初到美国,阿姨带她去教堂。音乐家的敏感,让她感受到生命的不同体现,想要待在这种环境里。过去收到演出邀请,总介意场地大小、音响效果,「我曾是十分自大的人 」,但信仰让她谦卑。教会因扩建募捐,她决定以录制唱片贡献心力。教友介绍了SONY唱片的制作人,律师楼老闆也让助理协助翻译唱片文案,北美最大的福音机构美国基督使者协会义务代理发行,并在网路提供试听。从麻州到路易斯安纳,教会、大学演出邀约纷至。转为全职演奏,重拾二胡,她才发现,这二胡真是个宝贝。
曾在世界300多个城市演出,至今累积六张个人专辑,其中五张属福音音乐,但多属改编西方名曲。2010年,弟弟舒方担任制作人,邀请中国作曲家创作演奏曲。舒展认为,美国作品多适合小提琴,只有中国作曲家瞭解二胡。弟弟坚持创新,这张专辑跨越不同音乐风格。
应唱片代理商邀请,2002年舒展首次到台湾宣传演出。教会引介她到花莲女子监狱演奏,生平第一次进监,见到受刑人愤怒的表情,「腿都软了」。但演奏诗歌当中,她听见有人啜泣,抬头发现许多人表情转为平静。之后六次赴台,每次都是环岛演出,最久的一次,待了40天,演出69场,但忙碌之余,她总不忘要求去监狱、感化院。虽然每次的听众只有两三百人,「若因此改变他人生命,比在国际舞台演出还有意义」。
旅美超过20年,因弟弟在中国的知名度,去年舒展受邀首次回国开演奏会。今年仍有许多中国、加拿大、美国的演出邀约,她也希望继续与弟弟创作不同风格的专辑,「尽我的本分,用音乐宣扬上帝的爱」。舒展结婚两年,南美牙买加裔的丈夫是个普通上班族,也是基督徒。两人在费城相识,她欣赏对方的笑容灿烂、孝顺父母。两人定居宾州南部,目前准备生育孩子。
与舒展相比,弟弟舒方的音乐天分不遑多让。看姊姊练琴,两岁的他也吵着学二胡,还要爸爸帮忙扶琴头。五岁改学琵琶,至今仍是嗜好,他认为受此影响,自己制作的唱片总有许多民乐元素。最近新专辑的音乐录像,他还抱着琵琶客串演出。
90年代初的深圳,舞厅知名DJ都是外国人。舒方对西方舞曲有兴趣,他在20岁入行,因瞭解中国人喜好,人气扶摇直上。每天穿梭高档舞厅,收入丰厚,代理的国外舞曲唱片也热销,他更获得「中国俱乐部DJ舞曲教父」称号。瞭解流行音乐市场后,1993年制作的首张唱片,将李春波定位为知识青年歌手,弥补了知青因上山下乡没有属于自己时代歌曲的遗憾,歌曲「小芳」一炮而红,他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制作人。
1999年,舒方在美国成立唱片公司,开始帮姊姊策画首张福音专辑,「当时我不屑这类音乐,只是纯帮忙」。六年后,北京公司合伙人突然宣布破产,背负数百万人民币债务,他还记得中秋节独自在北京三环漫步,拿着电话,却不知该打给谁。2006年在美受洗,同年录制自己第一首作品「祷告得力量」,朝福音歌曲创作人兼歌手前进,「我不是真正的歌手,只是想演绎自己的作品」。
摆脱过去的狂妄,2008年舒方再度站起,成功打造民谣歌手王蓉转型舞曲歌手,并培育出中国第一个饶舌歌手贾万。他认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但赐恩给谦卑的人,自己重新出发,也结识很多真正的朋友。
花了七年打造个人第一张福音专辑,他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多产创作人。许多华人教会邀他以音乐方式为新移民传福音,去宾州、德州等地,他惊讶许多偏僻小镇居然都有华人教会,台下坐满华人听众。他认为,中国移民日增,但信仰空白。听牧师讲道,许多教义因思考辩证被过滤,只有音乐是不经过大脑直通人心。对他而言,写歌是为了纪录心路历程,唱歌、说故事,则是避免他人重蹈覆辙。
目前美国、中国、东南亚的佈道活动,约各占据舒方三分之一的时间。他分析,中国信仰较封闭,虽然信众日增。但福音音乐仍冷门,创作人才赚不到钱,热情被消磨殆尽。抱着奉献的心态,他四处参加教会联合活动,举办音乐会、分享每首歌背后的故事。他认为,如果听众喜欢这首歌,自然会对故事感兴趣,间接接触了信仰。去年11月他出席20场音乐佈道会,眼见每场都有上百人愿意接受上帝,他对市场的定义也由销售量变成影响力。未用商业手段推广,他只希望大家被音乐感动。接下来他可能与更多华人福音创作者合作,发挥更大影响力,进而打入中国主流唱片市场。就像美国的福音音乐市场,商业化、流行化未必不好。
近年也投入中美交流,舒方与国内少儿机构合作选拔中国有歌舞才华,父母也有能力的小孩,送来纽约以夏令营形式交流培训。从模特儿学校到百老匯演员机构,让他们体会国际舞台有多大。家长陪着孩子来,也顺便让他们理解成就高的人,多数有信仰。擅长创造及掌握趋势,未来他想投入更多公益事业。舒方笑道,「姊姊歌声好,将来也想帮姊姊写歌,圆她的童年梦想」。
北京出生成长,父母都是工程师,闲暇各自擅长演奏二胡、琵琶,舒展回忆,自己本来应该学琵琶,但因为手掌比同龄女孩小,父亲担心影响手骨发育,让她学二胡。但见她调皮不练琴,又不忍责罚,只有让她拜师友人。自幼儿园起便常登台表演歌舞,小有名气,在八岁小女孩的心中,二胡是老人玩的东西,为练琴放弃这一切,她很不甘心。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每天练合奏,看到同学穿得漂漂亮亮地练舞,她心中很不是滋味,唯一的慰藉,是演出后被人夸奖。
1989年获得中国乐器国际比赛青年组最佳演奏奖,面对各种荣耀,她心里总有一股身不由己的无奈。舒展说,直到近十年藉演奏二胡传递福音,才真正爱上这项乐器。每次在国外演出,看到西方听众对中国乐器的赞嘆,与西方音乐家合作的过程中,她也进一步发现二胡奇妙无穷,更将发扬国粹视为责任。她记得早期搭机出国表演,随身琴盒一定会被拦下检查,她只能解释这是中国小提琴(Chinese violin)。但近年已少有海关人员问「这是什么」,显示多数人已认识这项乐器。
在底特律赢得1991年世界音乐节特别奖第一名,以杰出人才身分留在美国。当时她没有梦想,只告诉自己,「终于可以跟二胡说再见了」。进入纽约市大读了两年英文,她之后到华人律师楼当秘书,想学一项能在美国进入白领阶层的专长。
初到美国,阿姨带她去教堂。音乐家的敏感,让她感受到生命的不同体现,想要待在这种环境里。过去收到演出邀请,总介意场地大小、音响效果,「我曾是十分自大的人 」,但信仰让她谦卑。教会因扩建募捐,她决定以录制唱片贡献心力。教友介绍了SONY唱片的制作人,律师楼老闆也让助理协助翻译唱片文案,北美最大的福音机构美国基督使者协会义务代理发行,并在网路提供试听。从麻州到路易斯安纳,教会、大学演出邀约纷至。转为全职演奏,重拾二胡,她才发现,这二胡真是个宝贝。
曾在世界300多个城市演出,至今累积六张个人专辑,其中五张属福音音乐,但多属改编西方名曲。2010年,弟弟舒方担任制作人,邀请中国作曲家创作演奏曲。舒展认为,美国作品多适合小提琴,只有中国作曲家瞭解二胡。弟弟坚持创新,这张专辑跨越不同音乐风格。
应唱片代理商邀请,2002年舒展首次到台湾宣传演出。教会引介她到花莲女子监狱演奏,生平第一次进监,见到受刑人愤怒的表情,「腿都软了」。但演奏诗歌当中,她听见有人啜泣,抬头发现许多人表情转为平静。之后六次赴台,每次都是环岛演出,最久的一次,待了40天,演出69场,但忙碌之余,她总不忘要求去监狱、感化院。虽然每次的听众只有两三百人,「若因此改变他人生命,比在国际舞台演出还有意义」。
旅美超过20年,因弟弟在中国的知名度,去年舒展受邀首次回国开演奏会。今年仍有许多中国、加拿大、美国的演出邀约,她也希望继续与弟弟创作不同风格的专辑,「尽我的本分,用音乐宣扬上帝的爱」。舒展结婚两年,南美牙买加裔的丈夫是个普通上班族,也是基督徒。两人在费城相识,她欣赏对方的笑容灿烂、孝顺父母。两人定居宾州南部,目前准备生育孩子。
与舒展相比,弟弟舒方的音乐天分不遑多让。看姊姊练琴,两岁的他也吵着学二胡,还要爸爸帮忙扶琴头。五岁改学琵琶,至今仍是嗜好,他认为受此影响,自己制作的唱片总有许多民乐元素。最近新专辑的音乐录像,他还抱着琵琶客串演出。
90年代初的深圳,舞厅知名DJ都是外国人。舒方对西方舞曲有兴趣,他在20岁入行,因瞭解中国人喜好,人气扶摇直上。每天穿梭高档舞厅,收入丰厚,代理的国外舞曲唱片也热销,他更获得「中国俱乐部DJ舞曲教父」称号。瞭解流行音乐市场后,1993年制作的首张唱片,将李春波定位为知识青年歌手,弥补了知青因上山下乡没有属于自己时代歌曲的遗憾,歌曲「小芳」一炮而红,他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制作人。
1999年,舒方在美国成立唱片公司,开始帮姊姊策画首张福音专辑,「当时我不屑这类音乐,只是纯帮忙」。六年后,北京公司合伙人突然宣布破产,背负数百万人民币债务,他还记得中秋节独自在北京三环漫步,拿着电话,却不知该打给谁。2006年在美受洗,同年录制自己第一首作品「祷告得力量」,朝福音歌曲创作人兼歌手前进,「我不是真正的歌手,只是想演绎自己的作品」。
摆脱过去的狂妄,2008年舒方再度站起,成功打造民谣歌手王蓉转型舞曲歌手,并培育出中国第一个饶舌歌手贾万。他认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但赐恩给谦卑的人,自己重新出发,也结识很多真正的朋友。
花了七年打造个人第一张福音专辑,他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多产创作人。许多华人教会邀他以音乐方式为新移民传福音,去宾州、德州等地,他惊讶许多偏僻小镇居然都有华人教会,台下坐满华人听众。他认为,中国移民日增,但信仰空白。听牧师讲道,许多教义因思考辩证被过滤,只有音乐是不经过大脑直通人心。对他而言,写歌是为了纪录心路历程,唱歌、说故事,则是避免他人重蹈覆辙。
目前美国、中国、东南亚的佈道活动,约各占据舒方三分之一的时间。他分析,中国信仰较封闭,虽然信众日增。但福音音乐仍冷门,创作人才赚不到钱,热情被消磨殆尽。抱着奉献的心态,他四处参加教会联合活动,举办音乐会、分享每首歌背后的故事。他认为,如果听众喜欢这首歌,自然会对故事感兴趣,间接接触了信仰。去年11月他出席20场音乐佈道会,眼见每场都有上百人愿意接受上帝,他对市场的定义也由销售量变成影响力。未用商业手段推广,他只希望大家被音乐感动。接下来他可能与更多华人福音创作者合作,发挥更大影响力,进而打入中国主流唱片市场。就像美国的福音音乐市场,商业化、流行化未必不好。
近年也投入中美交流,舒方与国内少儿机构合作选拔中国有歌舞才华,父母也有能力的小孩,送来纽约以夏令营形式交流培训。从模特儿学校到百老匯演员机构,让他们体会国际舞台有多大。家长陪着孩子来,也顺便让他们理解成就高的人,多数有信仰。擅长创造及掌握趋势,未来他想投入更多公益事业。舒方笑道,「姊姊歌声好,将来也想帮姊姊写歌,圆她的童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