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白髮送黑髮人﹝上﹞
「我的儿子要是活着,现在应该36岁了,他13岁时,有一天放学,在回家路上被车子撞死了」。这是笔者一位患有妄想、幻觉等精神性症状的忧郁症病人,在第一次面谈时的开场白。

失去亲人的伤恸,原是人世间许多悲苦情境之一,而根据研究调查报告,尤以「失去儿女」,更是为人父母者所经历的人间至悲!也是最令父母难以接受并且最不容易走出来的一段心路历程。一样是亲人永别,何以失去儿女远较失亲失怙更叫人伤心逾恆、悲痛难熬呢 ? 其原因可略述如下:自古以来,有了儿女,便意味着传宗接代,因此儿女是父母的传承、延续;是父母的未来、希望、梦想、期待,如孩子先父母而亡,这一切便完全落空,纵使不至于尾随而去,父母也觉得自己已经残缺,因为部份的自己,已随着孩子的逝去而死亡,甚至觉得生命无法继续,所以有人说:「失去父母,是失去我们的过去;失去配偶,则是失去现在;而失去儿女,却意味着我们没有了未来。」再者,一旦身为父母,那份终身永存的舐犊深情,将无论儿女年龄多大而永续存在,因此,白髮人送黑髮人,都是因为无可取代的父母角色遭受最大打击或摧毁,从而造成「角色失落」,这是失去儿女的父母无法走出悲伤的最主要原因。最后,还有大自然规则给我们的影响,我们总是深信:果实必然早熟始早落,四季时序有其先来后到,新生代理当茁壮而接棒。因此,如果是黑髮人先白髮人离去,那种脱序或失序的自然现象,当然令人难以理解与接受。

痛失儿女的伤恸心情,深刻而沉重。尽管我们常说,时间是疗伤止痛的一帖良药,但是这么一段极悲痛的心路历程,究竟需要一年、二年或五年、八年…,才能缓解哀伤而回归到过去的正常生活,也因人而异。尤甚者,纵然能重拾过去生活的步调,但根据调查报告,大部分伤恸者都觉得,日子已无法像往昔般安然自在了。

特别还要一提的是,这一份伤恸心情会带来情绪上的波动,譬如惊吓、否认、忧虑、焦躁不安、失神恍惚等。有些人还会对与死亡相关的情景,耿耿于怀而滞留脑海不去,以致会产生幻觉、妄想,以为听到或看见死去孩子的音容。再有,噩梦或多梦也层出不穷。还可能对身体各方面产生影响,出现睡眠不佳、消瘦、唿吸不顺畅等现象。甚至有调查报告指出,极度忧伤与掉头髮也有一定关系。

美国知名作家Mr.Jay Neugeboren在他1976年的一本着作中写道:「一个失去妻子的男人,有一个称号叫「鳏夫」,一个失去丈夫的女子,被称做「寡妇」,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则被称为「孤儿」,鳏寡孤独,其悲已甚,可是那些失去儿女的父母,却连一个称谓都没有,那是因为实在没有任何言语,足以适切描述那份失去儿女的深重哀痛! 」

执笔者:许秀美 华人心理辅导中心,(408) 916-1312,www.chinesecounseling.org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