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一段不寻常的旅程」兄妹书写二战苦难
纽约已退休的着名时装设计师瓦克斯(Ilie Wacs)与旧金山大慈善家史特洛宾(Deborah Strobin)合写了一本书:「一段不寻常的旅程」(An Uncommon Journey),追忆他们于二战期间住在上海犹太区贫民窟的日子。

两位作者是亲兄妹,祖籍罗马尼亚,出生于维也纳。1939年为逃避纳粹屠杀,跟随父母逃往当时世上唯一不需要签证的城市——上海,与大约1万8000名犹太人住在虹桥附近的贫民窟。

「在上海住贫民窟的日子很难过,我们每天挨饿,食物永远不够吃,还得经常躲警报。」当时12岁的瓦克斯,在上海进入犹太国际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就打零工,赚几枚硬币帮忙维持家计。

瓦克斯表示,他在上海打工期间,有时被羞辱蔑视,但想起维也纳在痛苦中死亡的亲友,他知道自己没什么好抱怨的。

他们的母亲曾当选「维也纳小姐」,在维也纳的房子宽敞干净又美观,却被迫搭乘最后一班前往上海的邮轮逃难。抵达后,全家只能挤在一栋老旧建筑的小房间里度日,就这样一住十年。

史特洛宾表示,母亲曾哄她说,到上海是度假。当时才三岁的她,怎么也无法想像度假的日子竟然如此辛苦。他们的父亲原是成功的服装师,到上海后用手工缝制衣服,攒钱买了缝衣机,艰辛维生。

二战后瓦克斯获得奖学金,前往巴黎深造艺术课程。他们全家也在二战倖存亲友的协助下,来到美国定居。瓦克斯的巴黎学业结束后,进入纽约时装界工作。后来还推出自己的服装品牌,广受欢迎。

史特洛宾19岁就结婚,夫婿Ed Strobin生前是成功的企业家,曾任服饰公司「香蕉共和国」执行长与「发现频道」商店共同创办人。

史特洛宾曾从事室内设计,夫婿过世后,她改做慈善事业。曾为旧金山交响乐团、爱滋病患、干细胞研究举办大型募款活动。二战旅居上海的日子,让她每次听到救护车的声音,都会联想到空袭警报。

瓦克斯则说,二战时身为备受迫害的犹太人,让他至今在大街上走路时,听到背后的脚步声,都会赶紧过马路换路线行走。但熬过艰辛的日子,也让他们对生活非常珍惜,充满奋斗的勇气与决断力。

多年前,兄妹俩在华府参观浩劫博物馆时,竟在其中一张照片看到史特洛宾幼年时在上海的身影。

史特洛宾对尘封的往事一直不愿提起,因为不想回忆幼时的痛苦与屈辱。但那张照片让兄妹俩决定将颠沛流离的经历坦然写出,帮助大家多认识二战期间上海犹太人的生活。

分别为85岁与76岁高龄的这对兄妹,也为此书举行多场签书会。上周在旧金山,本周在巴洛阿图。他们生活优裕,并不需靠版权费维生。愿意如此奔波,「纯粹因为这是被大多数世人忽略的一段史实。」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