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我:「蔡英文是怎么输掉的?」
美西时间13日的下午,算算正是台湾选民开始进场投票选总统之时,圣荷西主要报纸「信使报」记者约翰.布卓来电,问我这次究竟马英九与蔡英文,谁的胜算大?我也没有水晶球,只能答以:大概双方票数会比较接近吧。
14日凌晨5点,马英九上台发表过当选演说后,布卓再来电,他觉得胜负已见,可以谈谈了。
硅谷真是奇妙之地,才能有信使报这样的报纸,能有较大诚意报导亚裔相关话题、养着布卓这样长期注视着太平洋彼岸、持续紧盯高科技话题的记者。
大约十年前,报纸光景远较今日佳,网路虽已泡沬化但余温仍在,华裔科技人、热心公益的龚行宪先生曾经牵线,让南湾华文报记者和信使报跑族裔新闻的所有记者见面,在信使报总部边吃三明治边交流,有过一些有趣对话。
未几,英文报经营江河日下,当时谈话的对象逐一离去。布卓不属那个编组,倒也一直留下来了。好记者是报社最宝贵的资产,布卓有经验也有不减的热情,常见他写些和台湾相关的文章,他又曾派驻东亚,对于硅谷和亚洲科技产业互动,不中断地有着细緻的观察。
他要採访我,我也好奇他。他採访从台湾选举大海啸漾过来的涟漪,究竟想问些什么?
他感兴趣的包括:四年前大选和这次有何不同?为什么台湾移民对故乡的热情能持续燃烧?下一代会像妳这样关心台湾的选举吗?马英九赢了80万票,会不会造成大陆对台态度的强硬?妳想有多少人熬夜等开票?最主要他问我:蔡英文是怎么输掉的。
两岸关系是我们谈话中不可缺的话题。
还有一个题目,当时谈了一阵,到今天还未找出答案。那就是他问我:湾区到底有多少台湾人?
他的报馆有同事查2010人口普查,告诉他湾区有4万台湾人。我说不可能那样少。他也问过不少人,甚至得到40万人这么高的数字。但是可能吗?我答以:总在4万人之上,可能达十余万。40万未免太高估。
2010人口普查表格族裔背景栏并无「台湾」选项,必须先选亚裔里「其它」,再自行填入「台湾」。如此填写者,全美约23万人,其中加州最多,有11万人。湾区4万台湾人之说,莫非如此产生吗?
愿去自行填写者肯定较少、生于中国长于台湾者极可能以出生地为准而不填台湾。这样的估算实难以精确。
湾区有多少台湾人?简单的问题得不到简单的答案,但这似乎也是台湾宝岛上,两岸难解情结的另一种延续。
14日凌晨5点,马英九上台发表过当选演说后,布卓再来电,他觉得胜负已见,可以谈谈了。
硅谷真是奇妙之地,才能有信使报这样的报纸,能有较大诚意报导亚裔相关话题、养着布卓这样长期注视着太平洋彼岸、持续紧盯高科技话题的记者。
大约十年前,报纸光景远较今日佳,网路虽已泡沬化但余温仍在,华裔科技人、热心公益的龚行宪先生曾经牵线,让南湾华文报记者和信使报跑族裔新闻的所有记者见面,在信使报总部边吃三明治边交流,有过一些有趣对话。
未几,英文报经营江河日下,当时谈话的对象逐一离去。布卓不属那个编组,倒也一直留下来了。好记者是报社最宝贵的资产,布卓有经验也有不减的热情,常见他写些和台湾相关的文章,他又曾派驻东亚,对于硅谷和亚洲科技产业互动,不中断地有着细緻的观察。
他要採访我,我也好奇他。他採访从台湾选举大海啸漾过来的涟漪,究竟想问些什么?
他感兴趣的包括:四年前大选和这次有何不同?为什么台湾移民对故乡的热情能持续燃烧?下一代会像妳这样关心台湾的选举吗?马英九赢了80万票,会不会造成大陆对台态度的强硬?妳想有多少人熬夜等开票?最主要他问我:蔡英文是怎么输掉的。
两岸关系是我们谈话中不可缺的话题。
还有一个题目,当时谈了一阵,到今天还未找出答案。那就是他问我:湾区到底有多少台湾人?
他的报馆有同事查2010人口普查,告诉他湾区有4万台湾人。我说不可能那样少。他也问过不少人,甚至得到40万人这么高的数字。但是可能吗?我答以:总在4万人之上,可能达十余万。40万未免太高估。
2010人口普查表格族裔背景栏并无「台湾」选项,必须先选亚裔里「其它」,再自行填入「台湾」。如此填写者,全美约23万人,其中加州最多,有11万人。湾区4万台湾人之说,莫非如此产生吗?
愿去自行填写者肯定较少、生于中国长于台湾者极可能以出生地为准而不填台湾。这样的估算实难以精确。
湾区有多少台湾人?简单的问题得不到简单的答案,但这似乎也是台湾宝岛上,两岸难解情结的另一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