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情短信氾滥 危害青少年
南加大(US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当下色情短信(通过手机发送或接受带有情色信息的简讯或照片行为),已在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而有类似经历的青少年更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对洛杉矶1800所高中的高中生调查显示,与其他没有色情短信经历的青少年相比,有过色情短信经历的青少年更容易有性行为活跃倾向,同时人群也更容易发生如不使用避孕套、肛交等危险性行为。
在对色情短信是否属健康的性暗示研究中,尽管调查人群中只有15%有过自己收发色情短信的经历,但所有调查者中54%听说或了解他人有过类似经历,并因此而与发送或接收短信的另一方发生性行为。
研究报告主要发起人、南加大社会学院副教授Eric Rice表示,如今青少年活在一个对色情短信习以为常的社会中,他们从新闻中听到明星、球员甚至政要都有过发送、接受色情短信,对心智还未成熟的他们来说,如何正确处理此类短信变得茫然。尽管这些信息是从虚拟世界开始,但最终都演变成「实战」。
他说,研究显示非裔、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更容易有色情短信发生,「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此类人群已经是爱滋病、性病的高危人群」。学校如今应该将色情短信教育列入基础健康教育课程,对色情短信的研究更易于确定青少年的性取向,并纠正他们对道德和性的价值观。
对洛杉矶1800所高中的高中生调查显示,与其他没有色情短信经历的青少年相比,有过色情短信经历的青少年更容易有性行为活跃倾向,同时人群也更容易发生如不使用避孕套、肛交等危险性行为。
在对色情短信是否属健康的性暗示研究中,尽管调查人群中只有15%有过自己收发色情短信的经历,但所有调查者中54%听说或了解他人有过类似经历,并因此而与发送或接收短信的另一方发生性行为。
研究报告主要发起人、南加大社会学院副教授Eric Rice表示,如今青少年活在一个对色情短信习以为常的社会中,他们从新闻中听到明星、球员甚至政要都有过发送、接受色情短信,对心智还未成熟的他们来说,如何正确处理此类短信变得茫然。尽管这些信息是从虚拟世界开始,但最终都演变成「实战」。
他说,研究显示非裔、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更容易有色情短信发生,「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此类人群已经是爱滋病、性病的高危人群」。学校如今应该将色情短信教育列入基础健康教育课程,对色情短信的研究更易于确定青少年的性取向,并纠正他们对道德和性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