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荣 弃高薪 投身慈善
以协助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改善工程的「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EMW,East Meets West Foundation),是全美慈善机构评鑑单位Charity Navigator评为成长最迅速的十大慈善基金会之一,计画成长率为55.4%。去年上任的执行副总裁刘德荣(Thomas Low),历任许多大企业的财务长,年薪更曾高达六位数。
是什么机缘和想法,让刘德荣放下高薪工作,从一个专业企业经理人到非营利机构管理人,转入慈善事业?刘德荣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二个目标,让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们,也有机会享受美国最基本的社区健康建设。
记者问:可以谈谈你的成长背景吗?
刘德荣答:我的祖父母都是从广东台山移民过来,因为很重视子女教育,所以我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大学受教育。父亲在屋崙出生,从柏克莱加大毕业、考取验光师执照后,就在沙加缅度执业。我是在沙加缅度出生的,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参加义工活动的?如何进入非营利组织?
答:因为小孩开始唸书的关系,我从2001年参加屋崙St.Paul's Episcopal School的家长会,开始接触一些非营利组织,也共同创办泛亚洲商界领袖会(Ascend Pan-Asian Leaders)北加州分会。正式进入「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工作前,我已经在董事会服务了五年。
年薪6位数 毅然换跑道
问:据说在你担任「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执行副总裁前,年薪高达六位数,为什么决定转行来做慈善事业?
答:这其实一个渐进的人生决定。我是一个很目标导向的人,一但有了目标,我就会找到方法完成。在40岁的时候,和其他两位创办人成立的公司Bridge SF很成功,当时我开始考虑改变职业生涯,寻找下一个可以挑战的目标,看看我还可以做些什么不同的事。
我觉得我的个性受到祖父母、父母的影响很大。他们带着美国梦移民而来,胼手胝足建立一个从无到有的家庭,这种精神好像是我的DNA一样,所以我也想要尝试一些不同的人生。
我那时曾想过开一间软体公司,或者开一间餐馆当厨师。因为我很喜欢美食,尤其是越南餐点,我和妻子2006年去越南参观,看到当地一些社区的环境卫生条件很不好,贫富差距太大,我就觉得应该要帮助他们。回来后,我开始加入EMW做义工,然后在去年3月正式加入他们,担任执行副总裁。
关怀东南亚 重教育卫生
问:你的家人和朋友都支持你转行的决定?有没有人曾阻止你?你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答:我的家人和朋友全都很支持我,他们可能也知道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会照我的想法去做(笑)。其实我在EMW担任义工也有一段时间,决定正式加入工作团队也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
问:请你介绍一下「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的宗旨和工作。
答:「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是越南籍女士海斯利布(Le Ly Hayslip)在1988年成立,协助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落后社区进行卫生环境改善及教育提升工作。目前我们的计画在越南、寮国、柬埔寨、东帝汶、缅甸、泰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实行。
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在三个部分,包含自来水管道建设与环境卫生改善、提供医疗服务及设备、教育学习计画。这些都是一个健康社区形成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改善项目。过去24年来,协助37万5000人享受到干净的自来水,有1万1000名学生获得全额奖学金直到高中毕业。
目前最新工作是在印度和菲律宾进行「生命气息」(Breath of Life)计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目前在非洲以外,以印度和菲律宾有最高的早产儿夭折率,EMW就开始此计画,提供每年5万5000名早产、体重不够的新生儿足够的医疗设备和服务。
用企管经验 创造高效率
问:「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是如何运作的?一些慈善机构将募款用在宣传和行政作业上的比例相当高,你们如何降低行政成本?
答:目前捐款人所捐的每一块钱,有92分直接投入到工作计画中,只有8分钱是行政成本。我们在美国只有10名员工,办公室也设在租金便宜的地区。需要到东南亚国家时,搭飞机都选经济舱,运送医疗设备也从制造地、或邻近地区,像中国等工厂寄出,尽量用最少钱做最多事,让捐款人的钱发挥到最大效益。
问:你的专业是企业和财务管理,如何在慈善机构里发挥专长?
答:在慈善机构里面,财务管理、销售、资讯处理这些一般公司行号也有的工作,其实都是相同的内容,只是名称不同,目标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执行长安纳(John Anner)把基金会当作一般企业运作,非常讲究执行效率,每年也都会出版年度成果报告。
事实上,多数的捐助人都喜欢看到慈善基金会有效率地运作,达成计画目标。我们必须证明基金会和全球非营利组织,像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单位的合作计画是有效的,慈善家才会愿意投入更多资源和支持。
到过落后国 才懂得惜福
问:你到亚洲国家落后社区工作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最难忘的事?
答:其实我在2001年到中国广东茂名、2005年到越南富国岛的时候,他们的文化、每日生活环境、面临的挑战等,都让我发觉在美国生活是很幸福的,处处都充满机会。
从去年3月开始,我前后到东南亚五次,与其说有什么震惊(Shock)或难忘的事,倒不如说这些都是惊人(Amazing)的学习机会,让我看到不同的世界。那些社区居民对生活的正面态度、积极改善生活环境的意愿,也让我印象很深。
问:基金会专门深入东南亚国家落后社区,协助他们进行环境改善工程,在这中间最棘手的是什么事?
答:这些计画是有程序的,不可能一夜完成,必须要有耐心。我们通常是和地方机构合作,依照当地情况及政府要求做调整,需要找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才会成功。
像是我们在越南的奖学金计画就相当成功,学生及家长在接受奖学金前,必须保证一定会完成高中学业。除了我们确保全额奖学金足够学生使用,还有学业辅导服务,加上家长都想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中辍率非常低。
但同样的计画移到印度,因为政府运作制度不同,我们就必须在当地找到了解制度、已经在进行相关服务的人和机构,协助进行推广。
除了同情心 更需同理心
问:你可以说是在事业最高峰的时候,转换跑道进入慈善事业,现在想起来有什么感觉?有学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吗?
答: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我都是从过去的经验里学习,然后继续往前走,从没后悔换到不同领域工作。从事慈善事业其实和一般工作没什么不一样,都需要工作能力、专业伦理,不过慈善工作除了「同情心」,更重要的是「同理心」。
问:许多人总以「太忙」、「没钱」等理由,拒绝参加慈善活动或担任义工,你如何说服他们?
答:其实如果想要参加慈善活动或做义工,并不需要很多钱或很多时间。首先可以先找出你对哪种慈善活动有兴趣,像是帮助流浪动物还是其他项目,每个月定期捐一点点钱,或做两小时的义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是什么机缘和想法,让刘德荣放下高薪工作,从一个专业企业经理人到非营利机构管理人,转入慈善事业?刘德荣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二个目标,让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们,也有机会享受美国最基本的社区健康建设。
记者问:可以谈谈你的成长背景吗?
刘德荣答:我的祖父母都是从广东台山移民过来,因为很重视子女教育,所以我父母都有机会进入大学受教育。父亲在屋崙出生,从柏克莱加大毕业、考取验光师执照后,就在沙加缅度执业。我是在沙加缅度出生的,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参加义工活动的?如何进入非营利组织?
答:因为小孩开始唸书的关系,我从2001年参加屋崙St.Paul's Episcopal School的家长会,开始接触一些非营利组织,也共同创办泛亚洲商界领袖会(Ascend Pan-Asian Leaders)北加州分会。正式进入「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工作前,我已经在董事会服务了五年。
年薪6位数 毅然换跑道
问:据说在你担任「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执行副总裁前,年薪高达六位数,为什么决定转行来做慈善事业?
答:这其实一个渐进的人生决定。我是一个很目标导向的人,一但有了目标,我就会找到方法完成。在40岁的时候,和其他两位创办人成立的公司Bridge SF很成功,当时我开始考虑改变职业生涯,寻找下一个可以挑战的目标,看看我还可以做些什么不同的事。
我觉得我的个性受到祖父母、父母的影响很大。他们带着美国梦移民而来,胼手胝足建立一个从无到有的家庭,这种精神好像是我的DNA一样,所以我也想要尝试一些不同的人生。
我那时曾想过开一间软体公司,或者开一间餐馆当厨师。因为我很喜欢美食,尤其是越南餐点,我和妻子2006年去越南参观,看到当地一些社区的环境卫生条件很不好,贫富差距太大,我就觉得应该要帮助他们。回来后,我开始加入EMW做义工,然后在去年3月正式加入他们,担任执行副总裁。
关怀东南亚 重教育卫生
问:你的家人和朋友都支持你转行的决定?有没有人曾阻止你?你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答:我的家人和朋友全都很支持我,他们可能也知道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会照我的想法去做(笑)。其实我在EMW担任义工也有一段时间,决定正式加入工作团队也不是一个冲动的决定。
问:请你介绍一下「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的宗旨和工作。
答:「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是越南籍女士海斯利布(Le Ly Hayslip)在1988年成立,协助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落后社区进行卫生环境改善及教育提升工作。目前我们的计画在越南、寮国、柬埔寨、东帝汶、缅甸、泰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实行。
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在三个部分,包含自来水管道建设与环境卫生改善、提供医疗服务及设备、教育学习计画。这些都是一个健康社区形成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改善项目。过去24年来,协助37万5000人享受到干净的自来水,有1万1000名学生获得全额奖学金直到高中毕业。
目前最新工作是在印度和菲律宾进行「生命气息」(Breath of Life)计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目前在非洲以外,以印度和菲律宾有最高的早产儿夭折率,EMW就开始此计画,提供每年5万5000名早产、体重不够的新生儿足够的医疗设备和服务。
用企管经验 创造高效率
问:「东方遇见西方基金会」是如何运作的?一些慈善机构将募款用在宣传和行政作业上的比例相当高,你们如何降低行政成本?
答:目前捐款人所捐的每一块钱,有92分直接投入到工作计画中,只有8分钱是行政成本。我们在美国只有10名员工,办公室也设在租金便宜的地区。需要到东南亚国家时,搭飞机都选经济舱,运送医疗设备也从制造地、或邻近地区,像中国等工厂寄出,尽量用最少钱做最多事,让捐款人的钱发挥到最大效益。
问:你的专业是企业和财务管理,如何在慈善机构里发挥专长?
答:在慈善机构里面,财务管理、销售、资讯处理这些一般公司行号也有的工作,其实都是相同的内容,只是名称不同,目标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执行长安纳(John Anner)把基金会当作一般企业运作,非常讲究执行效率,每年也都会出版年度成果报告。
事实上,多数的捐助人都喜欢看到慈善基金会有效率地运作,达成计画目标。我们必须证明基金会和全球非营利组织,像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单位的合作计画是有效的,慈善家才会愿意投入更多资源和支持。
到过落后国 才懂得惜福
问:你到亚洲国家落后社区工作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最难忘的事?
答:其实我在2001年到中国广东茂名、2005年到越南富国岛的时候,他们的文化、每日生活环境、面临的挑战等,都让我发觉在美国生活是很幸福的,处处都充满机会。
从去年3月开始,我前后到东南亚五次,与其说有什么震惊(Shock)或难忘的事,倒不如说这些都是惊人(Amazing)的学习机会,让我看到不同的世界。那些社区居民对生活的正面态度、积极改善生活环境的意愿,也让我印象很深。
问:基金会专门深入东南亚国家落后社区,协助他们进行环境改善工程,在这中间最棘手的是什么事?
答:这些计画是有程序的,不可能一夜完成,必须要有耐心。我们通常是和地方机构合作,依照当地情况及政府要求做调整,需要找到对的人,做对的事,才会成功。
像是我们在越南的奖学金计画就相当成功,学生及家长在接受奖学金前,必须保证一定会完成高中学业。除了我们确保全额奖学金足够学生使用,还有学业辅导服务,加上家长都想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中辍率非常低。
但同样的计画移到印度,因为政府运作制度不同,我们就必须在当地找到了解制度、已经在进行相关服务的人和机构,协助进行推广。
除了同情心 更需同理心
问:你可以说是在事业最高峰的时候,转换跑道进入慈善事业,现在想起来有什么感觉?有学到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吗?
答:我很喜欢目前的工作。我都是从过去的经验里学习,然后继续往前走,从没后悔换到不同领域工作。从事慈善事业其实和一般工作没什么不一样,都需要工作能力、专业伦理,不过慈善工作除了「同情心」,更重要的是「同理心」。
问:许多人总以「太忙」、「没钱」等理由,拒绝参加慈善活动或担任义工,你如何说服他们?
答:其实如果想要参加慈善活动或做义工,并不需要很多钱或很多时间。首先可以先找出你对哪种慈善活动有兴趣,像是帮助流浪动物还是其他项目,每个月定期捐一点点钱,或做两小时的义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