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联邦纪念堂入籍式 4华人归化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纽约地区办公室16日在曼哈坦联邦纪念堂(F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举行入籍仪式,共有50位移民宣誓成为美国公民,其中有四位是来自两岸的移民,他们从20几岁到40几岁不等,回忆起早期移民经历,在学业或工作上曾分别遭遇语言、融入文化和转型等困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逐渐克服。

这四位移民分别是来自大陆的朱静、林秀和冯青,以及台湾的许志恩。据了解,在昨日的入籍仪式上,最大的67岁,最小的21岁。

朱静在復敦大学(Fordham University)从事生物科研工作,从北京来美11年的她自2004年开始以特殊人才申请绿卡,回想起当初的移民之路,她表示很艰辛。申请身分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融入社会也不容易,包括生活习惯的适应」,如今她的女儿已经进入纽约大学读书,未来准备攻读医学院。

朱静表示,女儿七岁来的美国,因为年龄小,在语言和文化适应上比他们快得多。她笑说,早期来美国时,是世界日报的忠实读者,而女儿去年入选英特尔半决赛,世报也曾专访过。

林秀今年才22岁,六年前从福州来美国,上了一年半的大学的她目前休学打工中,她坦言,「想自食其力,先攒一些钱,然后再回学校念书」,林秀说她之前在学校念的是商科,未来她想学早期儿童教育,当一名老师。

现住在华埠的林秀说,刚来美国念高中时,她觉得周围很陌生,因为语言不通,朋友也不在身边,可「现在已经完全不陌生,我的家人都在这边,这里就是我的家」。

冯青也是来自福州的青年,来美已经十年,如今在华埠上班,对于过去十年移民经历他不是很愿多讲,眼神中透出一丝沧桑。

而来自台湾的许志恩十年前因为和太太结婚移居纽约,目前在CNC公司当一名机械师,他认为对移民来说,刚来时「转换」的那段时间最难熬,起初因为缺乏进入美国职场的渠道,为了生存他也曾卖过光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在努力下,他又重新回到在台湾时的老本行,继续当机械师。

许志恩说,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人移民涌入,比起早期,他感觉两岸移民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