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参选人辩论 舌战教育政策
学校主管协会(Council of School Supervisors and Administrators)30日举办市长参选人辩论会,请多位参选人就教师评估体系、家长参与学校事务、表现差学校关闭、学校安全等议题展开讨论。参加者包括共和党参选人、出版业者艾龙和民主党参选人刘醇逸、白思豪、柯魁英、汤信。出席的数百民众在门口排队许久才入场。
柯魁英现场多次以「She」来代称未来市长。她以自己祖父的移民经历开场,表示要把教育作为重点,并列举自己作为市议长为教育所作贡献。柯魁英与艾龙一样同意按教学质量来支付薪资,但指出需要协商。柯魁英指出,教育质量不仅要靠成绩来判断,还要根据艺术课等其他综合表现来判断。她指出,教师评估体系的目的不是赶走教师,而是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其发言获得全场掌声。
刘醇逸回顾自己五岁来美受到的公立学校教育,「让自己成为现在的刘醇逸」,但现在的教育局没有当初的数据透明化,不再有当年的学习环境。他批评现在的学生太多时间花在准备考试上,而不是学习。刘醇逸认为市长和教育总监在一起宣布表现不好的学校要关闭「太奇怪」,并批评合併校舍的作法。
当柯魁英和汤信等获得不少掌声后,刘醇逸改换「辩论策略」,以其擅长的数字为论据,批评教育局花大量经费在咨询上,市府因无法与教师工会达成共识而浪费2亿5000万元的州府经费等。在讨论校舍合併时,他举例自己儿子Joey学校也经历同样挑战,一个被认为是侵略学校(invading school),另一学校被认为是防御学校(defending school),这种对立状态对学生和教学不利。
以公校学生家长自居的白思豪提出要有「全天的幼稚园」,他要求富人们「贡献一点」来支持这个改革措施。汤信批评关闭表现差的学校,要求重开「总监学区」,让总监亲自监管差的学校,给这些学校第二次机会。对于教师是否要涨薪,汤信同意涨薪,但指出现在没有钱,需要各方坐下来讨论。
对于当年彭博请没有「教育经验」的克莱恩当教育总监,柯魁英认为总监需要有相关教育经验,不一定是教师出身,但同时需要有管理能力。汤信讥讽请没有教育经验的人当总监,「就像是看一个没有医生执照的医生,或请一个不是律师的人当律师」,现场立即掌声如雷。白思豪认为这与12年来的教育失败有关。刘醇逸指出,纽约州法令规定必须由「有教育经验」的人出任教育总监。
柯魁英现场多次以「She」来代称未来市长。她以自己祖父的移民经历开场,表示要把教育作为重点,并列举自己作为市议长为教育所作贡献。柯魁英与艾龙一样同意按教学质量来支付薪资,但指出需要协商。柯魁英指出,教育质量不仅要靠成绩来判断,还要根据艺术课等其他综合表现来判断。她指出,教师评估体系的目的不是赶走教师,而是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其发言获得全场掌声。
刘醇逸回顾自己五岁来美受到的公立学校教育,「让自己成为现在的刘醇逸」,但现在的教育局没有当初的数据透明化,不再有当年的学习环境。他批评现在的学生太多时间花在准备考试上,而不是学习。刘醇逸认为市长和教育总监在一起宣布表现不好的学校要关闭「太奇怪」,并批评合併校舍的作法。
当柯魁英和汤信等获得不少掌声后,刘醇逸改换「辩论策略」,以其擅长的数字为论据,批评教育局花大量经费在咨询上,市府因无法与教师工会达成共识而浪费2亿5000万元的州府经费等。在讨论校舍合併时,他举例自己儿子Joey学校也经历同样挑战,一个被认为是侵略学校(invading school),另一学校被认为是防御学校(defending school),这种对立状态对学生和教学不利。
以公校学生家长自居的白思豪提出要有「全天的幼稚园」,他要求富人们「贡献一点」来支持这个改革措施。汤信批评关闭表现差的学校,要求重开「总监学区」,让总监亲自监管差的学校,给这些学校第二次机会。对于教师是否要涨薪,汤信同意涨薪,但指出现在没有钱,需要各方坐下来讨论。
对于当年彭博请没有「教育经验」的克莱恩当教育总监,柯魁英认为总监需要有相关教育经验,不一定是教师出身,但同时需要有管理能力。汤信讥讽请没有教育经验的人当总监,「就像是看一个没有医生执照的医生,或请一个不是律师的人当律师」,现场立即掌声如雷。白思豪认为这与12年来的教育失败有关。刘醇逸指出,纽约州法令规定必须由「有教育经验」的人出任教育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