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醇逸:特殊高中不应凭分录取
公立名校史岱文森高中校友会22日邀请市长参选人刘醇逸分享他对纽约市教育前景的看法,刘醇逸认为纽约市目前特殊高中的数量远远不够,他倡议特殊高中录取不应单一以入学考试成绩为标准,应该更全面地综合学生的表现,汤森哈里斯(Townsend Harris)高中的录取模式值得借镜。
「仅以两个小时的考试来决定学生的命运不公平,如果当天有的人发挥失常,有的人就超常发挥,高中入学的结局就大不相同。」刘醇逸表示,他不认为不同族裔社区的学生能力有差别,他认为进入特殊高中的准备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准备,给学生更多练习和培训,但是如今无论从毕业率和学校录取,都没有反映出纽约市的多元性。
刘醇逸还特别提到皇后区汤森哈里斯高中的录取模式,称该校就不是单一以成绩来决定学生命运,而是以州会考、平均分和在校表现来决定录取与否。他还提出纽约市的教育应该大力发展早期教育,推动综合性的学前班教学,让孩子三岁时便可入学,提前开发潜能。对于高中教育,他认为不应将重点放在毕业率上,而是应该看得更长远,增加升学辅导顾问的数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对于纽约市的特许学校,刘醇逸表示对于以社区为基础推动建立的特许学校,例如布朗士南区和布碌崙等地的学校,他很支持;但是对于教育局在全市推广的其他特许学校,他则表示质疑,特别是教育局合併学校、共用校址、关闭和重开新校的做法,「教育局自称纽约市的学校从1100所增加到近1800所,给家长们更多选择,事实是这样吗?」他批评近1800所学校并不是每所都有自己的独立校址,教育局实际上是在玩「空壳游戏」。
刘醇逸的说法引起一些出席华人学生的共鸣,但也有华人学生坚持认为特殊高中入学考试还是有其重要的参考性。有华人学生指出,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主动渴望学习的热情才是关键,应试教育的很大问题是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过也有学生认为,想进特殊高中的学生太多,相对来说,考试还是最具参考性的公平指标,不过可以改善试题的设计,使其更合理化。
「仅以两个小时的考试来决定学生的命运不公平,如果当天有的人发挥失常,有的人就超常发挥,高中入学的结局就大不相同。」刘醇逸表示,他不认为不同族裔社区的学生能力有差别,他认为进入特殊高中的准备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准备,给学生更多练习和培训,但是如今无论从毕业率和学校录取,都没有反映出纽约市的多元性。
刘醇逸还特别提到皇后区汤森哈里斯高中的录取模式,称该校就不是单一以成绩来决定学生命运,而是以州会考、平均分和在校表现来决定录取与否。他还提出纽约市的教育应该大力发展早期教育,推动综合性的学前班教学,让孩子三岁时便可入学,提前开发潜能。对于高中教育,他认为不应将重点放在毕业率上,而是应该看得更长远,增加升学辅导顾问的数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对于纽约市的特许学校,刘醇逸表示对于以社区为基础推动建立的特许学校,例如布朗士南区和布碌崙等地的学校,他很支持;但是对于教育局在全市推广的其他特许学校,他则表示质疑,特别是教育局合併学校、共用校址、关闭和重开新校的做法,「教育局自称纽约市的学校从1100所增加到近1800所,给家长们更多选择,事实是这样吗?」他批评近1800所学校并不是每所都有自己的独立校址,教育局实际上是在玩「空壳游戏」。
刘醇逸的说法引起一些出席华人学生的共鸣,但也有华人学生坚持认为特殊高中入学考试还是有其重要的参考性。有华人学生指出,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主动渴望学习的热情才是关键,应试教育的很大问题是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过也有学生认为,想进特殊高中的学生太多,相对来说,考试还是最具参考性的公平指标,不过可以改善试题的设计,使其更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