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边城华埠
前几天,我在金山华埠街头,看到两件引人深思的小事。

在华埠中心的都板街上,一名二、三十岁的非裔男子正高唿大叫,不断重复要人信耶稣的几句话。令人侧目的是,当时正值下午,满街都是人,他却肆无忌惮,无视环境,也不顾扰人,自己好像站在文化高地上,向化外之人宣示福音,逼迫人们去信教。他身穿黑色T恤,黑色牛仔裤,臂上还有纹身,看来不像真正的传道人,他要人信教,可能出于视华埠为中国代表的心理。

再走不到两个街口,又有一半醉未醒、满脸鬍腮的中年白人,他口中也唸唸有词,不断地要人买美国货,不要买中国货。他的声音不大,却与非裔青年互相唿应,最热闹的一段都板街都笼罩在他们的声音之中。从他们身边走过的华人,当他们不存在,继续走自己的路,不少游客则站在街头观看。

其实,两人都找错了地方,金山华埠虽是全美最大中国城,但这里只是一个文化边城,既不代表中国文化,更不代表新崛起的中国,它只是一个保存着一鳞半爪中国色彩的观光城。

观光和购物是金山华埠的最大特色。当导游向一批批游客讲解华埠特色时,会指着一条窄巷,说这就是中国式的窄巷,内里如何狭窄拥挤,又会指着华埠的建筑物,说这就是中国式的栏杆屋檐,当然还会指着华埠众多的中餐馆,说这里有最好的中国菜。

但是,导游却没有说,在中式外墙之内,屋里早已随着岁月的迁移而不断改变,屋里水电宽频互联网齐备,与别处的住房和办公室没有两样;导游也没有说,这里的中餐馆与全美各地的中餐馆也没有什么不同,只要有筷子、中国茶和幸运籤饼,就算是中餐馆,卖的还是酸辣汤和咕噜肉,如果加上一道菜肉饺子,已算是追上健康饮食的潮流。

都板街上的商店,卖的也几乎全是观光纪念品,而且大都是最廉价的那一种;观光客则大都是来自拉丁美洲,或是来自全美各地的退休人士。

金山华埠以前的确曾经站在文化前线,对中山先生的事业有过重要影响,为中国的革命筹过不少经费,但是这些都已成为模煳的记忆;当一批批中国大陆年轻人来这里观光时,他们会用异域边城的眼光去看华埠,并且发现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海外的唐人街。

更多今日新闻请见



更多请见



更多内容请见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