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付费车道是堵车元兇?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昔日绿林大盗拦路索钱的镜头,在「使用者付费的时代」正在洛县高速公路上演。

收费如能改善整体交通,减少通勤时间,提高公路使用率,相信大多数人都乐见,但是如只做半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反而拖累周边道路,造成更严重的堵塞,这就令驾驶人难以认同。

想当初高速公路为了疏解车流,鼓励一车乘坐多人,「共乘车道」因而兴起。尤其是洛杉矶深受堵车之苦,共乘车道的开闢,多少解决了尖峰时间塞车之苦。

有鑑于共乘车道成效不错,洛县交通局争取到联邦改善交通拥堵2.1亿元经费,在最拥塞的110号公路 (Adams Blvd.至 Artesia Transit Center 部分) 和10号公路(Alameda至605号公路部分)的共乘车道改建为快速收费车道,称为Metro快速车道 (Metro ExpressLanes)。

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尖峰时间,付费车道车流时速在45哩以上,上午尖峰时间北向车道较实施付费车道前加快十哩。可说完成了联邦交办业务(共乘车道尖峰时刻必须保持时速45哩以上),可喜可贺。

但该项快速车道当初标榜的测试项目包括:有助减轻交通拥挤、支付其他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高速公路使用率、减少机动车通勤时间、提高道路安全和稳定性、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可谓洋洋洒洒,雄心万丈。

洛县付费车道的目标是否达成,单看快速收费车道「个人时速表现」在数据上是及格的。但就整体而言,非付费车道就深受「以邻为壑」之苦,在尖峰时段平均时速仅29.6哩,较之前减缓八哩以上,这成绩与快速车道标榜的「有助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显然不符。

另据加州交通局的数据,部分路段付费车道的交通流量少了一半,这一半的车量流向何方,不言自明,也难怪非付费车道车速因而减慢,而原先期望的「减少机动车通勤时间」就变成奢谈。

综上观之,付费车道改善交通拥塞只完成极小区段的问题,反而因其「以价制量」衍生了新问题,造成所赋予的任务大打折扣,如何在有诱因的收费标准与有效的疏解车流中间取得平衡点,这需要更精确的测试或能奏其功。

但是,近日南橙县对增建付费车道「会赔钱、不划算,不兴建」的决定,就值得洛县警惕,不要让「付费车道变成堵车元兇」,那就完全失去兴建的意义,反不如改成「共乘不付费」车道,更能发挥改善交通拥塞的功能,也才能减少空气污染。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