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百姓的胜利
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上周末揭晓,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顺利连任,成绩不满意,但可接受。
民进党蔡英文得票数较上届增加,但未过半数,虽败犹荣。
亲民党宋楚瑜在坚持参选情况下,掌声稀落,尝到弃保苦果。
这场扣人心弦的选战最后出炉,国民党马英九赢得辛苦,较四年前765万多票少了70多万票,当年领先对手200多万票的优势,这次只赢了不到80万票,显见虽仍超过半数民意支持,但当年支持的100多万人已弃他而去,其中透露的警讯值得二次执政时警惕。
而民进党蔡英文在这次选战中,祭出「非典型」战术,摆脱以往悲情,向中间选民靠拢,收到部分成效,在稳定固有深绿基本盘后,开拓了另一部分票源,虽然败选,但相较当年长昌配,已有斩获。未能取胜,固然受限民进党路线的约制,另外「九二共识」的争议与蔡英文对其个人的质疑採取迴避闪躲也让其多少失分。
相较原本以为最大变数的宋楚瑜,在选战中虽然口齿依旧犀利,论政气势不减当年。但在两强之间难为小,选民盘算一票价值后,宋楚瑜反而被边缘化。即使他老骥伏枥,一再强调其行政能力与执行力。但毕竟「廉颇老矣」选民已给了他两次机会,最后只好放弃。在这看似残忍的背后,选民又很温情地给了亲民党生存的机会,这种选举的智慧,也凸显了台湾选民的理性与感性。
大老的上场喊话,在这场选战中也激起了不同效应,像李远哲率百位学者登高一唿,看似声势浩大,但从阿扁国政顾问团迄今,向上提升转变成向下沉沦,激起许多人不快的回忆。李远哲缺乏自省又太过自我膨胀的作风,最后产生负面效应。倒是89岁的阿辉伯,拖着抱病身躯力挺小英世代交替,多少让绿营人士不捨,反映在选票上的是,台联绝处逢生,在立法院重新站稳了脚步。
可敬的是选民在权衡台湾目前处境下,究竟是稳定向前,还是新人新政,作了最妥适的选择。授权马英九继续执政,但在立法院的制衡上又缩减了国民党的席次,给了行政单位更大压力,技巧地提醒执政者,仍须再改革。
台湾这场举世瞩目的选战终于落幕,美中松了口气,台湾过气的大老也测试了自己的能耐,不需再翻云覆雨;朝野政党也接受了检验,不需再滥开空头支票;台湾睿智的选民用选票表明「需要的是什么,唾弃的是什么」;选民的冷静、理性警告政客们「不需要革命,不需要暴力,不需要过度的激情,只需要廉能有效率的政府」,真正的胜利者是广大的台湾选民。
民进党蔡英文得票数较上届增加,但未过半数,虽败犹荣。
亲民党宋楚瑜在坚持参选情况下,掌声稀落,尝到弃保苦果。
这场扣人心弦的选战最后出炉,国民党马英九赢得辛苦,较四年前765万多票少了70多万票,当年领先对手200多万票的优势,这次只赢了不到80万票,显见虽仍超过半数民意支持,但当年支持的100多万人已弃他而去,其中透露的警讯值得二次执政时警惕。
而民进党蔡英文在这次选战中,祭出「非典型」战术,摆脱以往悲情,向中间选民靠拢,收到部分成效,在稳定固有深绿基本盘后,开拓了另一部分票源,虽然败选,但相较当年长昌配,已有斩获。未能取胜,固然受限民进党路线的约制,另外「九二共识」的争议与蔡英文对其个人的质疑採取迴避闪躲也让其多少失分。
相较原本以为最大变数的宋楚瑜,在选战中虽然口齿依旧犀利,论政气势不减当年。但在两强之间难为小,选民盘算一票价值后,宋楚瑜反而被边缘化。即使他老骥伏枥,一再强调其行政能力与执行力。但毕竟「廉颇老矣」选民已给了他两次机会,最后只好放弃。在这看似残忍的背后,选民又很温情地给了亲民党生存的机会,这种选举的智慧,也凸显了台湾选民的理性与感性。
大老的上场喊话,在这场选战中也激起了不同效应,像李远哲率百位学者登高一唿,看似声势浩大,但从阿扁国政顾问团迄今,向上提升转变成向下沉沦,激起许多人不快的回忆。李远哲缺乏自省又太过自我膨胀的作风,最后产生负面效应。倒是89岁的阿辉伯,拖着抱病身躯力挺小英世代交替,多少让绿营人士不捨,反映在选票上的是,台联绝处逢生,在立法院重新站稳了脚步。
可敬的是选民在权衡台湾目前处境下,究竟是稳定向前,还是新人新政,作了最妥适的选择。授权马英九继续执政,但在立法院的制衡上又缩减了国民党的席次,给了行政单位更大压力,技巧地提醒执政者,仍须再改革。
台湾这场举世瞩目的选战终于落幕,美中松了口气,台湾过气的大老也测试了自己的能耐,不需再翻云覆雨;朝野政党也接受了检验,不需再滥开空头支票;台湾睿智的选民用选票表明「需要的是什么,唾弃的是什么」;选民的冷静、理性警告政客们「不需要革命,不需要暴力,不需要过度的激情,只需要廉能有效率的政府」,真正的胜利者是广大的台湾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