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中国孩子 洋爸妈展大爱
世上最无私的爱无疑是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更难能可贵的是超越国界、跨越族裔的父母爱,南加有数以百计的老美夫妇从中国领养孩子,让这些出生后不久就被丢弃街头或送入孤儿院的孩子,能与同龄人一样,在父母关爱下健康茁壮地成长,但领养家庭有着比寻常人家更敏感的亲情地带。「为什么我看起来和爸爸妈妈不一样?」几乎是所有被领养中国娃娃都会问的问题,也是众多领养父母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领养友申(Yoshen,音译)前,我就知道他的医疗状况,但是我想照顾这个孩子」。家住马里布、丈夫是沛普丹大学电脑教授的Stephanie Cupp,2009年在山西大同领养了当时四岁的中国男孩友申。友申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嵴椎裂(spinal-bifida),Stephanie表示,这或许是友申的亲生父母在他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将他遗弃的原因。
自从友申来到美国,前后动了四次手术,看医生、跑诊所,家常便饭,从事护士工作的Stephanie与丈夫已经育有三个儿子,但Stepahnie表示,她家中兄弟姊妹四人,两人也是来自韩国的领养孩子,因此她也很希望能领养一个孩子。
虽然对儿子们一视同仁,但Stephanie在友申身上投入了格外多的精力与时间照顾,所幸友申的兄弟们非常体谅母亲,经常帮助照顾友申。
Stephanie特别聘请一位心理咨询师,「因为先天疾病被亲生父母遗弃是种悲哀,友申问过我,为什么他和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看起来都不一样?我不能编故事,必须以坦诚、开放的态度告诉他,但也担心随着他年纪,他会对中国、美国文化产生叛逆,会困惑。所以我希望能够有我们家以外的人,可以让友申倾诉谈心。当他再长大一些,能够更理解一些事情,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每年大年初一,一定要带女儿去中餐馆吃饭,蛋花汤、炒粉、粥都是她最爱吃的东西」。长滩居民Trevor Byle与太太于2006年8月,终于在广东与他们等候了16个月的中国女儿韶馥梅(Fumei Shao,音译)见了面,「我清清楚楚记得刚看到女儿的那一幕,她才两岁,刚学会走路,有时还爬」。小馥梅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父母留在医院里。现在馥梅读三年级了,「她很爱写书法,各科成绩优异,常被老师表扬,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小馥梅六岁那年,第一次问妈妈,「为什么我和你们看起来不一样?」Trevor夫妇决定诚实回答女儿的提问,「我们告诉她,因为我们是她的养父母,她的亲生父母是中国人。那时候我们非常担心她的感受,但她接受了这件事」。Trevor的太太找来许多中餐烹饪材料,为女儿学做中餐,到现在已是料理中餐的一把好手,「女儿最爱吃妈妈做的粥」。
「长长(Chang Chang)出生后被放在一家孤儿院门外的巷子边,身上只有一张纸条,写着她的生日」。住在格兰纳达山(Granada Hills)的John Drew夫妇育有一个女儿Sienna,但他们希望膝下能有更多一个孩子。2007年12月,John和妻子从江西接回了当时只有十个月大的薄长(Bo Chang,音译)。
自从中国女儿到来,家里买了许多中文录音带,还订了中文电视,「一听到中文,长长的小脑袋马上就会转过去,搜寻声音的来源」。谈起长长,John十分骄傲,「在感恩节、圣诞节的节目表演时,长长是唯一一个能把所有词和动作都记下来的孩子,她看什么都能很快记住」。
「期盼六年,终于等来我们的美美(Mei Mei)」,犹太裔妈妈Robin Suhwartz与德裔丈夫Robert膝下育有一子,现年四岁。两年前全家三口一起去江西南昌一所孤儿院迎接美美,属虎的美美已经在美国度过两个春节,Robin说,等女儿再大一点,就打算带她回中国,看看她的故乡,也看看她曾被寄养的孤儿院。
图说:妈妈Stephanie(左)与儿子友申(中)、Jude(右)。(记者骆舒娴/摄影)
图说:Trevor(左)陪着女儿馥梅(右)一起做纸灯笼。(记者骆舒娴/摄影)
「在领养友申(Yoshen,音译)前,我就知道他的医疗状况,但是我想照顾这个孩子」。家住马里布、丈夫是沛普丹大学电脑教授的Stephanie Cupp,2009年在山西大同领养了当时四岁的中国男孩友申。友申被诊断患有先天性嵴椎裂(spinal-bifida),Stephanie表示,这或许是友申的亲生父母在他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将他遗弃的原因。
自从友申来到美国,前后动了四次手术,看医生、跑诊所,家常便饭,从事护士工作的Stephanie与丈夫已经育有三个儿子,但Stepahnie表示,她家中兄弟姊妹四人,两人也是来自韩国的领养孩子,因此她也很希望能领养一个孩子。
虽然对儿子们一视同仁,但Stephanie在友申身上投入了格外多的精力与时间照顾,所幸友申的兄弟们非常体谅母亲,经常帮助照顾友申。
Stephanie特别聘请一位心理咨询师,「因为先天疾病被亲生父母遗弃是种悲哀,友申问过我,为什么他和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看起来都不一样?我不能编故事,必须以坦诚、开放的态度告诉他,但也担心随着他年纪,他会对中国、美国文化产生叛逆,会困惑。所以我希望能够有我们家以外的人,可以让友申倾诉谈心。当他再长大一些,能够更理解一些事情,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每年大年初一,一定要带女儿去中餐馆吃饭,蛋花汤、炒粉、粥都是她最爱吃的东西」。长滩居民Trevor Byle与太太于2006年8月,终于在广东与他们等候了16个月的中国女儿韶馥梅(Fumei Shao,音译)见了面,「我清清楚楚记得刚看到女儿的那一幕,她才两岁,刚学会走路,有时还爬」。小馥梅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父母留在医院里。现在馥梅读三年级了,「她很爱写书法,各科成绩优异,常被老师表扬,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小馥梅六岁那年,第一次问妈妈,「为什么我和你们看起来不一样?」Trevor夫妇决定诚实回答女儿的提问,「我们告诉她,因为我们是她的养父母,她的亲生父母是中国人。那时候我们非常担心她的感受,但她接受了这件事」。Trevor的太太找来许多中餐烹饪材料,为女儿学做中餐,到现在已是料理中餐的一把好手,「女儿最爱吃妈妈做的粥」。
「长长(Chang Chang)出生后被放在一家孤儿院门外的巷子边,身上只有一张纸条,写着她的生日」。住在格兰纳达山(Granada Hills)的John Drew夫妇育有一个女儿Sienna,但他们希望膝下能有更多一个孩子。2007年12月,John和妻子从江西接回了当时只有十个月大的薄长(Bo Chang,音译)。
自从中国女儿到来,家里买了许多中文录音带,还订了中文电视,「一听到中文,长长的小脑袋马上就会转过去,搜寻声音的来源」。谈起长长,John十分骄傲,「在感恩节、圣诞节的节目表演时,长长是唯一一个能把所有词和动作都记下来的孩子,她看什么都能很快记住」。
「期盼六年,终于等来我们的美美(Mei Mei)」,犹太裔妈妈Robin Suhwartz与德裔丈夫Robert膝下育有一子,现年四岁。两年前全家三口一起去江西南昌一所孤儿院迎接美美,属虎的美美已经在美国度过两个春节,Robin说,等女儿再大一点,就打算带她回中国,看看她的故乡,也看看她曾被寄养的孤儿院。
图说:妈妈Stephanie(左)与儿子友申(中)、Jude(右)。(记者骆舒娴/摄影)
图说:Trevor(左)陪着女儿馥梅(右)一起做纸灯笼。(记者骆舒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