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融入主流 未必非得取洋名
第一代移民要融入美国社会,许多华人出于老美不会中文发音、方便人际交往等因素,都选择给自己取一个洋名。但洋名究竟是否为融入主流社会、增强文化认同的步骤?则见仁见智。

英文名、中文原名、姓,是如今华人新移民普遍使用的姓名格式。外贸业者罗先生在美生活十余年,起初是为与老美打交道方便,随意取英文名Tony。随着与教会接触,罗先生在教友建议下将英文名改成Daniel,这个出自圣经的名字已连续16年高居加州男婴人气榜首,更彰显「美国味」。

入籍时,罗先生参照周围朋友做法,将名字修改为英文名,中文原名放在中间名(middle name),以示美、中文化兼容。

东区居民李女士也採英文名、中文原名首字母缩写、姓取名模式。她表示,因为中文原名拼音带有x,大多数老美第一次多半错发成z的音,所以从学生到职场,不少老美干脆以姓代名称唿。为方便社交,李女士取洋名,入籍时干脆将洋名作为正式名字,只保留中文原名首字母为中间名缩写。

在中、美两国都有人力资源经历的Shirley谢指出,当雇主面对硬条件接近的两份简历时,如果一人的名字诘屈聱牙又难记,另一个人的名字简单易读,前者可能会因为姓名而失去面试机会。

许多人气高的洋名,如同中文人名「小明」、「小刚」,西班牙语人名Jose、Maria「撞车」机率高,用起来颇不便。罗先生透露,取Daniel、David、Michael等「通用洋名」的华人数不胜数,单是他的客户就有两人与他同名,人多的社交场合,叫一个英文名却有两三人同时回应的笑话发生。

据联邦社安署月前统计,Michael和Mary分居美国百年男女婴儿名人气榜首,堪称是「一唿百应」的洋名。

此外,部分华人的洋名另有不雅含义闹笑话。留学生张小姐高中开始,就因喜爱Hello Kitty而自取洋名Kitty,后老美室友笑破肚皮告诉她,Kitty在美式俚语有女性生殖器含义。

也有不少新移民认为,文化认同、融入主流与取不取洋名毫无关系。毕业于中国名校英语系、进入常春藤盟校攻读政治学的苏小姐指出,国内教授不少出身英美名校、学贯中西,几乎都不取洋名,在美国学术界颇有声望的一些华人学者,也沿用中文原名拼音,「真正对西方文化有了解、研究的人,未必需要以名字这种浮于表面的形式表现」。

南加大商学院MBA在读生钱同学直言,加州华人聚居,不少老美对拼音的发音具基本概念,念老中名字不会错得太离谱,多数老美同学、教授等出于国际交流、教学等原因,乐意学习中文名发音以示礼貌。

在脸书上,甚至还有华人创建了一个「向洋名说不」(say no to foreign names )的群组。还有华人採取另一种折衷方式。在美工作生活近20年的陈先生一直不取洋名,社交应酬时为方便老美发音,干脆将中文名简化为两个字母,也是实用的办法。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