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熄灯 变身杂货铺
旧金山华埠柏思域街本月份新开了一家华人杂货店,这家杂货店的前身,是老字号「新华书店」,营业长达41年,却在2011年9月底悄悄吹了熄灯号。
「新华书店」原东主黄绮文指出,书店于1970年开张,当初由她的姨夫李华锦经营。李华锦1995年过世后,由黄绮文接手。她说,十余年来,她年年都是365天开店。在1990年代书店生意很好,光是医学杂志就有十来种,都有人买。
「911事件后,生意逐渐清淡。加上现代人都上网,或者看电子书,电脑已经取代书本,我们的顾客越来越少。你想198元的电子书,里头就有2000本书。这些书放在书店卖的话,要占多少空间哪?」黄绮文又听说以后连学校教科书都要电子化,让她更不看好书局前景,加上长年工作辛劳,已经罹患严重胃炎。黄绮文终于在2011年9月下定决心结束营业。
「我们书籍99%都捐出去,打包数十箱,装了三卡车,送给旧金山图书馆。有中国医学、功夫、科技、字典、还有英文书籍。这些年我一个人经营书店,有不少人主动来当义工支持,很谢谢大家。」黄绮文表示,店面顶让给朋友开杂货店卖吃的,因为华埠民众虽然不大来买书,但大家都要吃,因此她认为卖吃的应该比卖书要容易吸引顾客上门。黄绮文也认为,现代书店就像电影院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到最后每个地区只会剩下一两家,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对金山华埠书店沧桑史相当熟悉的一位人士也指出,其实不只新华书局无以为继,其他的华埠书店也都在想办法求新求变。例如有的书店将店面一分为二,一半卖手机或盆花植物等,另一半才是卖书,而且书架与书籍都越来越少。花园角停车场附近一家经营20多年的书局虽仍继续出售书刊文具,但记者发现很多顾客买的是八卦杂志与情色刊物。
不过,同在柏思域街开了23年的中美书店东主,人称蒋妈妈,则是对旧金山华埠顾客仍然充满信心。她在圣荷西与佛利蒙的中美书店都早已结束营业,惟独旧金山华埠的书店仍有若干老顾客上门。
蒋妈妈笑瞇瞇地说:「华埠很多人不上网,挺愿意跟我买书。」她说她的书店销路最好的就是保健书籍、儿童读物、美语教材。另外还有武侠小说与漫画书出租,也有一定的客源。
「新华书店」原东主黄绮文指出,书店于1970年开张,当初由她的姨夫李华锦经营。李华锦1995年过世后,由黄绮文接手。她说,十余年来,她年年都是365天开店。在1990年代书店生意很好,光是医学杂志就有十来种,都有人买。
「911事件后,生意逐渐清淡。加上现代人都上网,或者看电子书,电脑已经取代书本,我们的顾客越来越少。你想198元的电子书,里头就有2000本书。这些书放在书店卖的话,要占多少空间哪?」黄绮文又听说以后连学校教科书都要电子化,让她更不看好书局前景,加上长年工作辛劳,已经罹患严重胃炎。黄绮文终于在2011年9月下定决心结束营业。
「我们书籍99%都捐出去,打包数十箱,装了三卡车,送给旧金山图书馆。有中国医学、功夫、科技、字典、还有英文书籍。这些年我一个人经营书店,有不少人主动来当义工支持,很谢谢大家。」黄绮文表示,店面顶让给朋友开杂货店卖吃的,因为华埠民众虽然不大来买书,但大家都要吃,因此她认为卖吃的应该比卖书要容易吸引顾客上门。黄绮文也认为,现代书店就像电影院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到最后每个地区只会剩下一两家,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对金山华埠书店沧桑史相当熟悉的一位人士也指出,其实不只新华书局无以为继,其他的华埠书店也都在想办法求新求变。例如有的书店将店面一分为二,一半卖手机或盆花植物等,另一半才是卖书,而且书架与书籍都越来越少。花园角停车场附近一家经营20多年的书局虽仍继续出售书刊文具,但记者发现很多顾客买的是八卦杂志与情色刊物。
不过,同在柏思域街开了23年的中美书店东主,人称蒋妈妈,则是对旧金山华埠顾客仍然充满信心。她在圣荷西与佛利蒙的中美书店都早已结束营业,惟独旧金山华埠的书店仍有若干老顾客上门。
蒋妈妈笑瞇瞇地说:「华埠很多人不上网,挺愿意跟我买书。」她说她的书店销路最好的就是保健书籍、儿童读物、美语教材。另外还有武侠小说与漫画书出租,也有一定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