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洪启嵩、朱琦 将探讨禅者精神
中华文化和禅、佛、道的关系如何?禅又如何影响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学与思想?禅的精神与价值观能否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禅学家洪启嵩与学者、作家朱琦将于12日,周六,下午2时在南湾文教中心,举行一场禅师与文学家的对话,探讨禅者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启示。

「禅的可能性可以渗透到到每种文化、每种生活的本质,在每个层面中都应用得到,」洪启嵩强调「禅不是宗教,而是人类觉性的本质」。

洪启嵩认为禅是人类未来净化的议题,「禅不只属于佛教,它是整个人类觉性的中心」,他展开多元文化的对话,曾经和企业界的林富元、艺术界的敦煌佛像绘画、学术界的北大师生书法对谈、生活中的喝茶解禅,甚至尝试以科学来探索禅定的身心反应。

洪启嵩认为禅有它文学及美学的呈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禅者,他们在文学、书法及艺术方面的表现绝对是最顶极的,」洪启嵩指出,这些流传后世的禅诗、文学艺术,不是「作做」出来的,而是禅师从自心自然流露而出的作品。

朱琦指出,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融合了原有的老庄思想,已经「中国化」。朱琦表示,中国文人有「外儒内道」的精神,内心嚮往出世超俗的老庄道家世界,也很容易接受禅宗超脱、不执着的教导。

很多文人内心都很有老庄及禅的思想,两者紧密融合不可分。朱琦举例指出,最典型的就是王维的禅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以及苏东坡的「三过其门老病死,一生随意去还来」,都是以禅的态度来对待人生。

朱琦表示,禅就是要破除「我执、法执」。「我执」是把我太当真了,「法执」就是把外界的一切事务太当真,「破除了我执和法执,就可忘却俗虑和烦恼了,」禅把人世看成虚幻,看成空,才能超脱,才能没有太多我执、法执,即是佛法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编按:访谈片段由世界广播电台FM92.3世界午间新闻提供,星期一至五中午12点到1点请锁定FM92.3)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