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埃及艺术 大都会博物馆看得到
●法老埃及的艺术有着世界艺术史上最鲜明的风格,他们把自然界生物,不论是虫鱼岛兽植物乃至人停格的描绘手法,很容易就让人辨认。至于这个风格源自何处?如何发展而来,就不是那样为人所熟知。大都会博物馆的「埃及艺术之始」(The Dawn of Egyptian Art)展,用约180件精选自美国和欧洲的文物,生动地填补了这块知识的空白。
在第一个法老在约西元前2600年统一埃及,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前,沿着尼罗河两岸到周遭的沙漠之间的区域,有人类的文明已经有几千几万年。但是天干物燥,留下的考古资料很有限。即使是这个展览所涵盖的西元前4400到2649年之间的约1800年间,即使已经有了象形文字的鶵型,学者对很多文物及图像的意义,仍然有不同的解读。
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埃及人已经是很好的动物观察及写生家,他们所描绘刻画的动物,包括大象、长颈鹿、河马(包括大都会着名的蓝色河马William)、非洲红鹤、羚羊、胡狼、乌龟、牛、羊、狮子、猎鹰、鳄鱼、青蛙、兔子等。这段时期的埃及人,由狩猎进入农牧的生活方式,大量对动物的描绘,显示出他们与自然紧密的互动,也显示了这时期埃及生态之丰富。
这些图案很多是画在陶瓶罐碗 上,也有一些是用象牙或石头刻出来的。有的纯粹是装饰空白的空间,但也有些则是巧妙地融入器物的造型。像是一支象牙汤匙,匙柄前方立着一只猎鹰,鹰喙正咬住汤匙盛物的边缘,彷彿分享了匙中美食。许多梳子的手把,都刻成动物的身体,前后腿之间的空洞,正好可以让手指穿过。另外最常引用动物形像的器物,是盛化妆颜料的调色盘,这些动物形体多半比较简化呈流线形。
动物的种类在后期大量减少,这一方面反映了环境改变及过度猎杀,导至物种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埃及逐渐发展出神权政权合一的制度,只有经过官方许可带有神性的动物才能获描绘。展览里的一件白雪花石的狒狒坐雕,就是这样一件作品。雕像显示它蹲踞在地,前腿并排收拢在身体前方两后腿之间,头顶平整光滑,模样庄重俨然。
动物之外,古埃及艺术的另一个重点是人。人的形像分为两种,一种是写实的,一种是抽象的。写实的多半是象牙或骨头刻的全身像,从五官到四肢都清楚划分。抽象的则以陶土为多,很多没有手臂,面部除了鼻子,其他也都简略。但不论写实或抽象,有一点一定分的很清楚,那就是男女之别。女性有突出的乳房,男性下半身则戴了护具,保护性器官。
古埃及人像一个最独特的造形,就是两手臂往上伸的女人。学者对这个姿态的意义仍没有解答,主张祈祷、跳舞、哀悼者皆有。这类型雕像中最着名的,就是来自布碌崙博物馆的「鸟女」。雕像之名来自其下勾如鸟喙的脸,但是这具雕像引人之处,在于其以精准化约的手法,刻划出一个生动的动感,女人高举向后伸展的双臂,真彷彿是可以化羽而飞去,但丰圆的下半身,又给她带来稳重之感。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人像,都是这样叫人愉娱。一个当作门枢的石盘,雕的是一个男人趴在地上,两臂被折扭在后背,彷彿是在驼着其上厚厚的门。这个男人多半是个奴隶,其扭曲的身体造像让人看了也不免感到他的痛苦。
从这些动物人物的形像,可以看到法老埃及的艺术,确实是其来有自,在法老前的几千年,埃及人已经不断在练习、改进其留影自然的技术。但是如果法老埃及的造像是纯粹规律的静态,在此段期间,仍有不少动态的描绘,这包括了几件描绘打猎景象的化妆盘,我们可以看到人猎兽、兽吃人的生动场景,不论动物或人,都不是凝固在最能表现其身体特徵的姿态上,而可以感觉到在奔跑、前扑、用力、捉取等的动感。
「埃及艺术之始」展到8月5日。
大都会博物馆曼哈坦5大道夹82街。
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开放,周五及周六延长至晚间9时。
票价(建议)﹕全票20元、耆老15元、学生10元。
查询:电话(212)535-7710或www.metmuseum.org。
在第一个法老在约西元前2600年统一埃及,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前,沿着尼罗河两岸到周遭的沙漠之间的区域,有人类的文明已经有几千几万年。但是天干物燥,留下的考古资料很有限。即使是这个展览所涵盖的西元前4400到2649年之间的约1800年间,即使已经有了象形文字的鶵型,学者对很多文物及图像的意义,仍然有不同的解读。
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埃及人已经是很好的动物观察及写生家,他们所描绘刻画的动物,包括大象、长颈鹿、河马(包括大都会着名的蓝色河马William)、非洲红鹤、羚羊、胡狼、乌龟、牛、羊、狮子、猎鹰、鳄鱼、青蛙、兔子等。这段时期的埃及人,由狩猎进入农牧的生活方式,大量对动物的描绘,显示出他们与自然紧密的互动,也显示了这时期埃及生态之丰富。
这些图案很多是画在陶瓶罐碗 上,也有一些是用象牙或石头刻出来的。有的纯粹是装饰空白的空间,但也有些则是巧妙地融入器物的造型。像是一支象牙汤匙,匙柄前方立着一只猎鹰,鹰喙正咬住汤匙盛物的边缘,彷彿分享了匙中美食。许多梳子的手把,都刻成动物的身体,前后腿之间的空洞,正好可以让手指穿过。另外最常引用动物形像的器物,是盛化妆颜料的调色盘,这些动物形体多半比较简化呈流线形。
动物的种类在后期大量减少,这一方面反映了环境改变及过度猎杀,导至物种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埃及逐渐发展出神权政权合一的制度,只有经过官方许可带有神性的动物才能获描绘。展览里的一件白雪花石的狒狒坐雕,就是这样一件作品。雕像显示它蹲踞在地,前腿并排收拢在身体前方两后腿之间,头顶平整光滑,模样庄重俨然。
动物之外,古埃及艺术的另一个重点是人。人的形像分为两种,一种是写实的,一种是抽象的。写实的多半是象牙或骨头刻的全身像,从五官到四肢都清楚划分。抽象的则以陶土为多,很多没有手臂,面部除了鼻子,其他也都简略。但不论写实或抽象,有一点一定分的很清楚,那就是男女之别。女性有突出的乳房,男性下半身则戴了护具,保护性器官。
古埃及人像一个最独特的造形,就是两手臂往上伸的女人。学者对这个姿态的意义仍没有解答,主张祈祷、跳舞、哀悼者皆有。这类型雕像中最着名的,就是来自布碌崙博物馆的「鸟女」。雕像之名来自其下勾如鸟喙的脸,但是这具雕像引人之处,在于其以精准化约的手法,刻划出一个生动的动感,女人高举向后伸展的双臂,真彷彿是可以化羽而飞去,但丰圆的下半身,又给她带来稳重之感。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人像,都是这样叫人愉娱。一个当作门枢的石盘,雕的是一个男人趴在地上,两臂被折扭在后背,彷彿是在驼着其上厚厚的门。这个男人多半是个奴隶,其扭曲的身体造像让人看了也不免感到他的痛苦。
从这些动物人物的形像,可以看到法老埃及的艺术,确实是其来有自,在法老前的几千年,埃及人已经不断在练习、改进其留影自然的技术。但是如果法老埃及的造像是纯粹规律的静态,在此段期间,仍有不少动态的描绘,这包括了几件描绘打猎景象的化妆盘,我们可以看到人猎兽、兽吃人的生动场景,不论动物或人,都不是凝固在最能表现其身体特徵的姿态上,而可以感觉到在奔跑、前扑、用力、捉取等的动感。
「埃及艺术之始」展到8月5日。
大都会博物馆曼哈坦5大道夹82街。
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30分开放,周五及周六延长至晚间9时。
票价(建议)﹕全票20元、耆老15元、学生10元。
查询:电话(212)535-7710或www.metmuseu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