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帆船设计 不必全靠风力
观看「自由中国号」装运的过程中,船长周传钧不禁回忆起当年的种种。他说「自由中国号」的历史超过百年,设计中包含许多中国人的智慧,也可能是历史上最后一艘载货用的中式木造帆船。
周传钧解释,「自由中国号」原是典型的福建船只,船身前头漆成蓝色,船尾雕花。船身没有横档,只以11间隔水舱分隔,坚固又方便载运干湿货物。船底中间隆起的设计,让水集中流向船舵。船体吃水三尺,但是船舵可以吃水八尺,提高船速,再加上桅桿独立设计,航行时可以拆卸,不用全凭风力控制。
「自由中国号」原名「胜孝利号」,曾经运货、走私,甚至两度充公。在两岸切断航运前,「胜孝利号」最后从福州载一船咸鱼到台湾。周传钧当时在渔船上工作,月薪800元,因为想要参加1955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帆船赛,花4万7000元买下「胜孝利号」。后来获得省长严家淦出资赞助,船名也应严家淦要求改为「自由中国号」。
陈玲玲说,1955年「自由中国号」航行114天后抵达旧金山,船员种玉麟、胡露奇、徐家政、陈家琳、周传钧决定将船捐给当地文化机构。数度转手,前任船主无力修缮,弃置在贝瑟岛船坞多年,最后才被「自由中国号保存小组」找到。
周传钧解释,「自由中国号」原是典型的福建船只,船身前头漆成蓝色,船尾雕花。船身没有横档,只以11间隔水舱分隔,坚固又方便载运干湿货物。船底中间隆起的设计,让水集中流向船舵。船体吃水三尺,但是船舵可以吃水八尺,提高船速,再加上桅桿独立设计,航行时可以拆卸,不用全凭风力控制。
「自由中国号」原名「胜孝利号」,曾经运货、走私,甚至两度充公。在两岸切断航运前,「胜孝利号」最后从福州载一船咸鱼到台湾。周传钧当时在渔船上工作,月薪800元,因为想要参加1955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帆船赛,花4万7000元买下「胜孝利号」。后来获得省长严家淦出资赞助,船名也应严家淦要求改为「自由中国号」。
陈玲玲说,1955年「自由中国号」航行114天后抵达旧金山,船员种玉麟、胡露奇、徐家政、陈家琳、周传钧决定将船捐给当地文化机构。数度转手,前任船主无力修缮,弃置在贝瑟岛船坞多年,最后才被「自由中国号保存小组」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