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里感受到的福份
17年前的明天,即1995年7月13日,芝加哥被烤成一个大火炉。当天气温达华氏106度。换算成「热指数」(heat index),也就是气温加上溼度,成为一般人所「感受」的温度,应该就是华氏120度了。
往后一星期,芝加哥都是90度到100多度高温。糟的是夜来只降到85度,热不可言。家有冷气尚能对付,否则只能靠电扇和开窗,但进进出出还是同一股热气。
大家勐用电,电力承载不了而跳电,严重时近5万家户停电,且因为人们打开消防栓沖水消暑,不少人家在没电之余,水压也遽降,停电又缺水。
这股热浪到底热死多少人?莫衷一是。较多人后来接受的说法是拿那年7月14日到20日死亡的人数,来和其它年份同时期做比较,结果算出来这星期当中,芝加哥「多死了」739人。分明就是热死的。县政府紧急调派许多冷冻卡车,成为临时停尸间,否则情况更不堪闻问了。
在现代美国的大都市会出这种热死人的惨事,匪夷所思。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发表过最容易热死者的特徵:独居、长期不出家门、没有代步工具、生病卧床、住家附近没有社交圈、买不起冷气。由于年长独居者以女性居多,原本以为女性比男性容易因热浪而死。但学者后来发现老年男性独居者死亡情况比女性要严重两倍,又成为社会学者另一个研究的题目。
最近热浪处处涌现,从台湾到美东、美国中西部,天天传来人们热到受不了的消息,台北气温直逼摄氏39度。可是除了买冷气,人们比17年前拿得出办法来吗?令人怀疑。
台湾媒体把生虾、生肉、生鸡蛋放到汽车盖上,说大太阳下晒十来分钟,虾壳就从绿转红了;再把虾拿到密闭车厢里,熟得更快。这类报导令人啼笑皆非,天气热还须要记者来告诉你吗?谈话性节目忙着谈论副总统吴敦义是否名嘴爆料里,拿钱替人「乔」事情的X先生,却不想试着谈谈每个人更切身的热浪问题。
在此间听到公共广播网NPR的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全国叩应来谈「热不热?」「如何解热消暑?」其中有通电话是饲马场主打来的,他说天气热到牧草都烤焦了,马没有粮食,本想养马的人也打了退堂鼓。这种心声,让热浪之铺天盖地,尽显无遗。
往外头跑一趟再回到湾区,最欢喜是出了机场那一刻感受到湾区气候之舒爽,海风吹拂让大家能住在全球数一数二,最佳的天气里,不分贫富。要惜福呀!
更多内容请见
往后一星期,芝加哥都是90度到100多度高温。糟的是夜来只降到85度,热不可言。家有冷气尚能对付,否则只能靠电扇和开窗,但进进出出还是同一股热气。
大家勐用电,电力承载不了而跳电,严重时近5万家户停电,且因为人们打开消防栓沖水消暑,不少人家在没电之余,水压也遽降,停电又缺水。
这股热浪到底热死多少人?莫衷一是。较多人后来接受的说法是拿那年7月14日到20日死亡的人数,来和其它年份同时期做比较,结果算出来这星期当中,芝加哥「多死了」739人。分明就是热死的。县政府紧急调派许多冷冻卡车,成为临时停尸间,否则情况更不堪闻问了。
在现代美国的大都市会出这种热死人的惨事,匪夷所思。美国疾病管制中心发表过最容易热死者的特徵:独居、长期不出家门、没有代步工具、生病卧床、住家附近没有社交圈、买不起冷气。由于年长独居者以女性居多,原本以为女性比男性容易因热浪而死。但学者后来发现老年男性独居者死亡情况比女性要严重两倍,又成为社会学者另一个研究的题目。
最近热浪处处涌现,从台湾到美东、美国中西部,天天传来人们热到受不了的消息,台北气温直逼摄氏39度。可是除了买冷气,人们比17年前拿得出办法来吗?令人怀疑。
台湾媒体把生虾、生肉、生鸡蛋放到汽车盖上,说大太阳下晒十来分钟,虾壳就从绿转红了;再把虾拿到密闭车厢里,熟得更快。这类报导令人啼笑皆非,天气热还须要记者来告诉你吗?谈话性节目忙着谈论副总统吴敦义是否名嘴爆料里,拿钱替人「乔」事情的X先生,却不想试着谈谈每个人更切身的热浪问题。
在此间听到公共广播网NPR的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全国叩应来谈「热不热?」「如何解热消暑?」其中有通电话是饲马场主打来的,他说天气热到牧草都烤焦了,马没有粮食,本想养马的人也打了退堂鼓。这种心声,让热浪之铺天盖地,尽显无遗。
往外头跑一趟再回到湾区,最欢喜是出了机场那一刻感受到湾区气候之舒爽,海风吹拂让大家能住在全球数一数二,最佳的天气里,不分贫富。要惜福呀!
更多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