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安道 比华人更懂中国文化脉动
柏克莱加大东亚语文学系中文教授安道(Andrew F. Jones)执掌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已有五年,在学校教中国古文,研究专攻中国当代文学和音乐。谈到中国文学古今发展,安道比华人还透澈;若要讲到媒体文化,他也比华人更懂流行脉动。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一个道地美国人成为中文通?安道会说,从流行文化入手,可以更快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

记者问:你专攻中国研究哪一方面?当初为什么会想要钻研中国研究?

安道答:我的研究范围挺广的,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20世纪的媒体文化,包括电影、文学、音乐等。

我其实是在旧金山长大的。在旧金山常常会看到很多中国的东西,像是中国人、中文字等,所以感觉对中国文化挺有兴趣。再加上小时候又很喜欢历史、文学,印象最深的就是看了美国记者Edgar Snow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让我对中国有更深的兴趣,就慢慢开始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因为从小喜欢看书、听音乐,尤其是音乐,是让人了解语言、了解文化的渠道。当我想了解中国的时候,我就觉得从文学和音乐方面切入,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曾经历过六四 亲眼见证历史

问:可以讲讲你学生时代学习中文的特殊经验吗?

答:我在高一的夏天,申请参加一个中美文化交流活动,当时是1980年代初期,这种机会相当罕见。我和一群美国学生到北京,和一群会讲英文的学生做交流。当然我们美国的学生都不会讲中文,我觉得很可惜,回来以后就自己开始学中文,也开始看很多有关中国的书籍。

1985年,我打工存了一些钱,申请到北京语言学院暑期班上课,自己搭火车到一些地方观光。1988年,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申请海外学习课程,到北京大学上课。1988到1989年正好是中国学生运动兴起时期,所以亲眼见证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更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感到兴趣。

当时和家里都还有保持联繫,直到六四以后就比较混乱,街上都是带枪士兵、坦克车。因为没办法继续上学,父母也很担心,所以我在六四过后一周,就搭飞机到日本转机回美国。不过当时学生运动让人相当兴奋,一个19岁的小孩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正在发生的历史。

●北京变化很大 台北文化很酷

问:曾经到过中国和台湾几次?以前和现在的中国和台湾有什么不同?什么让你印象最深?

答:已经数不清去过几次了。1983年第一次到中国,和现在的中国非常不一样。1983年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人权、大家都穿得一样,跟美国完全不同,让我觉得相当迷人。

以前的北京城很美,没有那么多车,生活的节奏很慢,也很有人情味。现在北京的生活步调很快,好像是在同样一个地方盖了新的城市,也已经不是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币服务」了(笑)。

第一次到台北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后来才发现台湾文化的独特性。现在台北有捷运,没有那么多污染,很多文化资源都很丰富,像是咖啡厅、剧场的发展都很好,是华语世界里一个很酷的城市。

问:中国和美国,东方和西方文化差异太大,在你研究的过程中,有什么是最难理解或学习的?

答:其实我觉得「东西文化差异性大」的说法不一定对。在我的研究之中,我发现东西方在文化、科技、文学、音乐上,互相交流已有100多年的时间。像是1920、30年代的上海音乐,已经受到美国黑人爵士乐深厚的影响。美国爵士乐知名小号手Buck Clayton第一次登台演出,就是在上海,中国的流行音乐也从此和美国好莱坞音乐相濡以沫。当周杰伦在唱R&B的时候,这类型音乐在中国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了。

不过在文化了解方面,因为我从大学时期就开始读古文,透过这些古典文学,就慢慢开始学习中国的哲学、思考方式。再加上在学习语言之中,也开始对这些文化观念产生了解。

问:中国人对吃最为讲究,你有什么特别喜欢或讨厌的食物,或吃饭经验吗?

答:我父亲是牙买加人,比较热带的地方,我从小就吃辣,所以我特别喜欢川菜,到成都可以吃得很开心。不过我还是不喜欢凤爪、臭豆腐这种外观和味道奇怪的食物。我很爱逛台湾的夜市,很喜欢吃路边摊、家常菜。

从饮食也可以了解文化的一部分,像是台湾的日本菜或是台湾菜都受到日本饮食的影响,但又跟日本不一样,就很有趣。

●中国研究中心 整合两岸研究

问:你担任柏克莱加大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多久?可以介绍一下中国研究中心吗?

答:我担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已经有五年。柏克莱加大中国研究中心已有50年的历史,是全美最久、最活跃的中国研究中心,在美国可能只有哈佛大学可以相比。

中国研究中心其实像是一个Clearing House(票据交换所),是担任一个整合的角色。在柏克莱加大有超过50位各种学科的教授,在各种领域从事与中国或台湾相关的研究。中国研究中心就担任协助交流的角色,发奖学金给学生、邀请访问学者等,也请一些中国、台湾各领域专业人士来演讲,像是作家余华、莫言、音乐人左小祖咒等。

中国研究中心底下并设有「全美中文教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K-16 Chinese Language Pedagogy),协助加州学校的中文教学课程,以及执行培训中文师资的「星谈计画」等。

问:你在上个月邀请中国创作歌手左小祖咒来演讲,可以讲讲促成这活动的经过吗?

答:左小祖咒在中国当代的音乐发展,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自己也研究中国当代音乐,认识他很多年。这次活动是和柏克莱加大汤森人文中心(Townsend Center for the Humanities)合办,他们以前邀请比较多欧美的艺术和人文学者,因为近年中国的崛起,让他们开始对中国的当代艺术感到兴趣。因此希望透过邀请左小祖咒,能够开始改变这个现象,让更多关心人文的学者和学生了解亚洲文化。

上次活动吸引大约150名听众,也有在广播和Youtube上播放座谈内容,非常成功。

问:你认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情势如何?未来走向如何?

答:这个问题很大,因为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快、很复杂,可能没有人可以概括一切。这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很多从下而上的改变,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情在发生,有很多创意、惊人的能量出现,从旁观察是相当有意思的,不过,我不认为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走向。

问:现在美国学生学习东亚语文的情况如何?在学习上有没有存在刻板印象?

答:现在在柏克莱加大,上中文、日文、韩文的人数加起来有2000到3000人,已经超过校内上西班牙语课程的人数,显示学生对东亚文化的兴趣。也因为是在柏克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族裔、社区来求学,在多元化的环境下,他们学习的心态都很开放。

●全球掀中文热 似乎有点「过头」

问:你对于全球在近几年掀起一股「中文热」的看法如何?

答:我想这股中文热有一点「过头」(overdo)了(笑)。但其实中文热早就应该开始发酵,中文和中国历史都是相当美丽的,我希望学中文的人不要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感受到语言和文字之美。

问:中美常常不自觉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你认为美国人、在美华人和中国人三方需要什么认知或学习?

答:我认为学习彼此的语言和文化,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我们系上有一个「黄氏奖学金」(Huang Scholars program),是由柏大校友、电玩游戏「吉他英雄」(Guitar Hero)创始人黄忠彦(Charles Huang)设立的。奖学金提供学生到中国学中文,并在自己专业领域实习的机会。这类型的学习机会,就是透过学习语言、旅游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对方,化解对立的冲突。



★安道小档案

英文名:Andrew F. Jones

中文名:安道

年龄:43岁

出生地:纽约市

学历: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东亚语言与文明学士、柏克莱加大东亚语言所硕士、柏克莱加大中文语文研究所博士

经历:华盛顿大学东亚语文系助理教授、柏克莱加大东亚语文系助理教授

现职:柏克莱加大东亚语文系中文教授、柏克莱加大中国研究中心(CCS)主任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