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流芳园庆农历新年 民俗技艺表演
重达1000吨的中国江南庭园特色建材,江苏太湖出产的太湖石,正堆放在汉庭顿图书馆、艺术馆和植物园的一个角落里,这是流芳园(Garden of Flowing Fragrance)正在推动中的第二期工程所需要的重要石材,为赶在江苏禁运太湖石出口的规定生效之前运离中国,抵达南加州。

流芳园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原来的一片不起眼的小山谷,现在有了庭台楼阁点缀在人工湖畔,环境俊秀脱俗,富有灵气,远近游客争相来访。高质的艺文活动陆续上场,如歌剧「李白」、戏剧导演彼得‧赛勒斯(Peter Sellars)与崑曲名师华文漪的对谈,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辉的作品音乐会,中国庭园研讨会及讲座,流芳园周三音乐演奏等等,也在幽雅的气氛中举行,与周围环境相唿应,处于主流与华人社区文化交流与互动的焦点。

马上在春节期间,流芳园游客还有机会观赏到中国来的民俗艺人,在现场表演展示许多传统的街头年节技艺,以庆祝农历新年。

这个现代版愚公移山故事,能一步一步靠着各方出钱、出力、又出技术,前后历时十年,凭着一笔笔来自社区和外州捐款匯聚的1830万元,构建出七座各有造型和功能的亭台、五座石桥和一个宁静的小湖,成为中国境外最大也最有名的中式庭园,实非始所料及。如今流芳园已规模粲然,深受主流社会人士推崇,华人也与有荣焉。

园方主事者从当年的一无所有,仅靠一纸设计图和模型,就开始向无数人士勾勒未来的愿景,在社区积极鼓吹共襄盛举的一股勇气与毅力,一直延续迄今。外行人说这是一股傻劲,内行人知道这是一种信念,正说明了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是无国界的,对艺术的热爱总能化为无私的奉献。

站在湖畔眺望,北岸仍是一片树林和坡地,与构想中的美景仍有距离,只能说美梦成真近半矣。等到第二期工程完成时,湖畔北岸还要增加画舫、观景台、舞台水谢、庭院、盆景区、假山、小艺廊等。届时将有舞台可供精緻的艺术演出和欣赏,也有场所可经常举办展示,新增的盆景区也将独树一格,结合中日的盆景艺术。

流芳园第一期工程开发的面积为五英亩,第二期工程面积要再增七英亩,筹款目标2200万,现已经募得240万元,得以完成工程设计与基础水电管线布置,1000吨太湖石虽已运达,但是按合约须先募得350万,苏州园林发展公司才能在中国动手备制首批建材,并运送来美施工,这将需时一年。换言之,假设现在已经筹得350万元,二期工程最快也要等一年才能开工。

园方发展部助理副总裁莫苏珊(Suzy Moser)不但爱好中国文化,而且也对此下过功夫。她表示第一期工程得到数百人位捐款者的大力支持,外界可能不知道的是,其中华裔捐款人数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另外有中资外资企业的配合,协助海运太湖石来美,提供70位苏州林园艺师往返中、美的机票,甚至为他们在本地旅馆长期住宿的大折扣优待等等,都令她感动也感激。过去华人对社区的关怀回馈,有时予人不够积极的印象,而流芳园改变这个事实,让许多华人留芳于南加史页。

虽然园方主事者坚持林园的建材一定要真正的中国货,不可使用仿制品,但苏州的林园艺师抵达工地之后,却以包容态度,保留花园预定地上的非中国原生成树,如在南加州常见的Oak。但由于加州工程因防震的要求严格,亭台楼阁都需要钢料结构,体积庞大,全然不同于细緻的中国木料结构施工技术与程序,以致产生抗拒心理,后来经过不断沟通,他们终于理解并设法融合中西建筑技术,仍然尽力追求工程的完美,做到建物结构及雕饰比例的匀称精细。

到新大陆的各国移民,在经过打拼立足的艰苦创业阶段之后,总会融入主流社会,此时发扬祖先文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的意愿萌生,以此出发来回馈主流社会很顺理成章。汉庭顿图书馆有现成的空间,这是大家共同的福气,把流芳园继续建设成为一座精美的苏州庭园,使之被誉为「东有苏州拙政园,西有加州流芳园」,二者互相辉映,应该是华人的共同愿景。

曾经捐款的华人或企业,不论是10万、50万或100万,他们的名字都在园中适当的地点得到表彰,走在园中,不时会经过一块木窗或石版,上面刻着捐款人的姓名,一步一脚印的感觉很真实。从这些姓氏来看,两岸三地的新旧移民同胞都有,大家终究还是流着一样的文化之血。

不景气确实是园方在募款时担忧,但是UCLA、南加大的捐款纪录显示,过去一年两校收到的捐献并未减少。一座完美的流芳园,仍在期待更多捐款者留名其中。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