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人语》 鞋子 时尚与特色
近日来,「鞋子」成了流行词汇,原本登不得大雅之堂, 一时间中英文媒体中,却频频听到鞋子落地声。
习近平主席24日访俄,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谈到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一律平等,尊重别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提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一比喻不可谓不恰当,一个国家的制度好坏,这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
台下听演讲的俄国学生心里很清楚,中国主席的鞋子比喻是说给谁听的。2009年习近平访墨,就曾直言抨击喜欢对中国说三道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就在习发表鞋子论前两天,美国总统也提到鞋子。欧巴马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22日访以色列。他对大学生演讲时,唿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巴勒斯坦儿童想想,(Put yourself in their shoes. Look at the world through their eyes.)把你们的脚放到他们的鞋里,试着用他们的眼睛看周遭的世界,如果终日生活在外国军队监控下,遭遇暴力而施暴者却不受惩罚,儿童不能自由奔跑、农民不能自由耕作,这对巴人公平吗?
如果说,鞋子只有穿在脚上才知合脚与否,欧巴马怎会知道巴勒斯坦儿童的鞋不合脚?以试穿「不合脚的鞋子」方式劝勉以色列青年,是否有些强人所难?习认为,鞋子是特殊的,但在欧看来,鞋子中存在共通的认知。两国首脑的外交宣示,各有国家利益考量,也彰显两国在国际大环境的不同处境与地位,但两种大异其趣的「鞋子论」,是否如其他流行时尚,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与信仰?
3月25日长江日报头版,则直观呈现了另类的「鞋子思考」。版面大照片是足球明星贝克汉,穿皮鞋秀球技,摔得四脚朝天,标题是「摔都摔得这么帅」,而图文之上,却是习的新闻:「鞋子合不合适,穿了才知道。」如此混搭设计,似乎有意为读者留下想像和解读的空间:穿鞋固然是私事,但在某些公共场合,穿鞋也有公认规则,穿皮鞋踢足球,能不摔吗?换言之,穿鞋子可以有个人风格,但也会有公议公论。
朋友转来一组「央视都不敢公布的」中国偏远地区儿童照片,本该是天真活泼年纪,但个个目光呆滞,衣不遮体,看着这群孩童穿的破烂不堪、绝谈不上合脚的鞋子,对鞋子是否该有更多一层的思考?
习近平主席24日访俄,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谈到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一律平等,尊重别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提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一比喻不可谓不恰当,一个国家的制度好坏,这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
台下听演讲的俄国学生心里很清楚,中国主席的鞋子比喻是说给谁听的。2009年习近平访墨,就曾直言抨击喜欢对中国说三道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就在习发表鞋子论前两天,美国总统也提到鞋子。欧巴马为支持巴勒斯坦建国,22日访以色列。他对大学生演讲时,唿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巴勒斯坦儿童想想,(Put yourself in their shoes. Look at the world through their eyes.)把你们的脚放到他们的鞋里,试着用他们的眼睛看周遭的世界,如果终日生活在外国军队监控下,遭遇暴力而施暴者却不受惩罚,儿童不能自由奔跑、农民不能自由耕作,这对巴人公平吗?
如果说,鞋子只有穿在脚上才知合脚与否,欧巴马怎会知道巴勒斯坦儿童的鞋不合脚?以试穿「不合脚的鞋子」方式劝勉以色列青年,是否有些强人所难?习认为,鞋子是特殊的,但在欧看来,鞋子中存在共通的认知。两国首脑的外交宣示,各有国家利益考量,也彰显两国在国际大环境的不同处境与地位,但两种大异其趣的「鞋子论」,是否如其他流行时尚,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与信仰?
3月25日长江日报头版,则直观呈现了另类的「鞋子思考」。版面大照片是足球明星贝克汉,穿皮鞋秀球技,摔得四脚朝天,标题是「摔都摔得这么帅」,而图文之上,却是习的新闻:「鞋子合不合适,穿了才知道。」如此混搭设计,似乎有意为读者留下想像和解读的空间:穿鞋固然是私事,但在某些公共场合,穿鞋也有公认规则,穿皮鞋踢足球,能不摔吗?换言之,穿鞋子可以有个人风格,但也会有公议公论。
朋友转来一组「央视都不敢公布的」中国偏远地区儿童照片,本该是天真活泼年纪,但个个目光呆滞,衣不遮体,看着这群孩童穿的破烂不堪、绝谈不上合脚的鞋子,对鞋子是否该有更多一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