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注册 登录
浣熊升格「宠物」 登堂入室
南加州各城市,特别是城市边缘地带,居民大概或多或少都与浣熊(Racoon)「打过照面」。晚间散步,人们有时会与这种小兽不期而遇;露营野餐时,牠们会小心谨慎地走近人群,试图捡到几口残羹剩饭。牠们是否是「害兽」,见仁见智。

浣熊是北美洲「原住民」,在北美土地至少生活了几十万年。新大陆被开发后,牠们比其他野生动物更能适应城市的喧嚣与繁忙,所以没有「远遁山林」。白天,浣熊躲在社区附近的树洞、石缝里睡觉,晚上则纷纷出动,捕食小动物、小虾蟹,或潜入民居后院,从垃圾桶、储物罐中寻觅可充饥的食物。

浣熊获得食物后,假如能找到水源,牠们会先将食物洗涤一番,才大快朵颐。正是这种「讲卫生」习性,使牠得到「浣熊」中文名字。成年的浣熊大小与中小型家犬相当,通体披着灰色茸毛,身后拖着一条长尾,上有五、六道黑色圆环。其长相最奇特之处,就是眼睛周围长着大片黑斑,很像西方电影里强盗、侠客所戴的眼罩。

浣熊到底算不算害兽?北美洲不同地区有不同认知。在美国东南部各州,历来有捕猎浣熊的传统,以减少牠们对菜园、果园的侵害。但在加拿大,浣熊却是受保护的物种。2011年6月初,多伦多越裔居民阮东(Dong Nguyen )因为在自家后院用棍棒追打糟蹋菜地的浣熊,被警察铐上双手带走,一时轰动整个社区。

在南加州,浣熊对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常听到浣熊攻击、甚至咬死小型家犬的事件。所以专家提醒民众,晚间遛狗时若碰到浣熊,要注意约束爱犬,避免与浣熊发生冲突。如果不希望浣熊「光顾」后院,可在土地上撒一些肥皂碎屑或稀释过的辣椒酱,并注意盖紧垃圾桶、及时清理食物残渣,不留在地上。

近年浣熊在一些地方被人当作宠物饲养,登堂入室,与主人耳鬓厮磨。如果有朝一日,看到有人在社区附近「遛浣熊」,应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

时值3月,正是浣熊分娩产崽季节。母浣熊一胎能生四到五只幼崽,之后「全家」会一起生活数月,才「分道扬镳」。浣熊妈妈会带着新生孩子四处觅食。若与牠们「狭路相逢」,最好还是平静以对,让其自动离开,不要加害牠们。毕竟这块土地,本来就是牠们的家园。

友情提示: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有许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
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