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重?别嘲讽,请学会尊重!
美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宽容与尊重一直是吸引全球移民的主因之一。虽然独尊英文早已成历史,但在美国生活、工作的华人新移民,常常因英语有口音、不够流利,遭到冷嘲热讽,主流社会对新移民的语言是否真正宽容尊重,仍值得考验。反观近年来中文学习在美国掀起热潮,对待老美口音浓重的中文,华人往往能耐心、尊重以对,善意程度应让主流社会汗颜。
就读本地某大学的教育学硕士生刘同学日前到学校餐厅就餐,听见邻桌一名白人学生和一名非裔学生谈论他们的数学课华人教授,白人学生嘲笑教授长、短音发得无法区分,V、W混淆,非裔学生则说,他也快有中国口音了。当时周围桌子坐着不少中国留学生,纷纷对这两名学生侧目而视,两人却毫不在意,更加手舞足蹈,说得起劲。一名留学生忍无可忍,走到两名学生面前说,「没错,我们有口音,有一种东西叫第二语言,或许你们思想太狭隘而无法理解。但我们就算有口音,也能做教授教你们,这足以证明我们比你们更聪明」,不卑不亢的一席话反而令对方闭了嘴。
1990年代初来美留学定居的华人钟先生,求学时第一次给全班做发言,在座教授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英文母语者,他一紧张,英语说得更磕磕绊绊,在座同学有的开始低声聊天。老美教授当场让他暂停,说「他现在是用他的第二语言发言,你们扪心自问,如果你们用西班牙语发言,会不会比他做得更好?希望你们能认真地听」。教授此举令他铭记至今,但钟先生以自己的经历指出,能够做到这样的老美并非多数,「很多老美很多都太自我中心,根本不会考虑你是在讲一门外语,修养好、家教好的老美才会意识到你一个外国人,能够用这门语言在这里毫无障碍地学习、工作、生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有部分以英文为母语的华裔,对新移民口音也不乏冷嘲热讽。华人郑小姐透露,她在工作中与一名华裔打交道,经过非常不愉快。「接连在我两句话里挑出两个单词factors、importance,刻意加重语气,反覆问我『你是说factories吗?你是说interesting吗?』好像我讲不清楚话似的,她是第一个听不懂的人」。
郑小姐又解释了一遍,对方表示听懂的同时,又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你看,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应该僱用更多英文好的人,至少我们能交流」。后来郑小姐才听别的华人同事说起,这名华裔年纪很小时就被父母带来美国,对新移民一向态度倨傲。「她父母用带口音的英语和她说话,难道她也是这种态度吗?」
家住圣费南度谷的孙太太前不久带六岁的儿子参加学校活动后,儿子一回到车上就对妈妈说,父母讲英文的口音让他觉得尴尬,尤其还有小朋友还当众模仿,以此取乐大家。孙太太教育儿子,英语是爸爸妈妈的第二语言,「如果你的同学说中文,一样会有口音」。但这以后,孙太太注意到每次她英文发音不标准,儿子就会一遍一遍地纠正她。
华人神探李昌钰去年在拉斯维加斯一场讲演中,也提及他早年在警察厅任职时被嘲笑英语有口音时,他会反驳对方,你们学中文看看!
随着学习中文的老美越来越多,华人对老美口音浓重的中文,整体态度却都善意、宽容得多。任职于一所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华人董女士,常有机会接触不少会说中文的老美,「在工作中他们很喜欢跟华人讲中文,有些人中学就开始学中文,很多时候还是会词不达意或者口音很重,但从来没有老中会拿这个来嘲笑他们,将心比心嘛。他们也会常常问这个词发音对不对,那个词什么意思,大家都会耐心用英文给他们解释」。
在中国和美国都为老美做过中文家教的徐女士表示,会说一点中文的老美,哪怕说得再颠三倒四、不知所云,华人都会耐心聆听,尽量去理解内容,也不吝赞美,「不像有的老美听到老中说英文不流利、有口音,会不耐烦甚至打断你『你到底在说什么』、『我听不懂你讲什么』」。
就读本地某大学的教育学硕士生刘同学日前到学校餐厅就餐,听见邻桌一名白人学生和一名非裔学生谈论他们的数学课华人教授,白人学生嘲笑教授长、短音发得无法区分,V、W混淆,非裔学生则说,他也快有中国口音了。当时周围桌子坐着不少中国留学生,纷纷对这两名学生侧目而视,两人却毫不在意,更加手舞足蹈,说得起劲。一名留学生忍无可忍,走到两名学生面前说,「没错,我们有口音,有一种东西叫第二语言,或许你们思想太狭隘而无法理解。但我们就算有口音,也能做教授教你们,这足以证明我们比你们更聪明」,不卑不亢的一席话反而令对方闭了嘴。
1990年代初来美留学定居的华人钟先生,求学时第一次给全班做发言,在座教授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英文母语者,他一紧张,英语说得更磕磕绊绊,在座同学有的开始低声聊天。老美教授当场让他暂停,说「他现在是用他的第二语言发言,你们扪心自问,如果你们用西班牙语发言,会不会比他做得更好?希望你们能认真地听」。教授此举令他铭记至今,但钟先生以自己的经历指出,能够做到这样的老美并非多数,「很多老美很多都太自我中心,根本不会考虑你是在讲一门外语,修养好、家教好的老美才会意识到你一个外国人,能够用这门语言在这里毫无障碍地学习、工作、生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有部分以英文为母语的华裔,对新移民口音也不乏冷嘲热讽。华人郑小姐透露,她在工作中与一名华裔打交道,经过非常不愉快。「接连在我两句话里挑出两个单词factors、importance,刻意加重语气,反覆问我『你是说factories吗?你是说interesting吗?』好像我讲不清楚话似的,她是第一个听不懂的人」。
郑小姐又解释了一遍,对方表示听懂的同时,又意有所指地说了一句,「你看,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应该僱用更多英文好的人,至少我们能交流」。后来郑小姐才听别的华人同事说起,这名华裔年纪很小时就被父母带来美国,对新移民一向态度倨傲。「她父母用带口音的英语和她说话,难道她也是这种态度吗?」
家住圣费南度谷的孙太太前不久带六岁的儿子参加学校活动后,儿子一回到车上就对妈妈说,父母讲英文的口音让他觉得尴尬,尤其还有小朋友还当众模仿,以此取乐大家。孙太太教育儿子,英语是爸爸妈妈的第二语言,「如果你的同学说中文,一样会有口音」。但这以后,孙太太注意到每次她英文发音不标准,儿子就会一遍一遍地纠正她。
华人神探李昌钰去年在拉斯维加斯一场讲演中,也提及他早年在警察厅任职时被嘲笑英语有口音时,他会反驳对方,你们学中文看看!
随着学习中文的老美越来越多,华人对老美口音浓重的中文,整体态度却都善意、宽容得多。任职于一所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华人董女士,常有机会接触不少会说中文的老美,「在工作中他们很喜欢跟华人讲中文,有些人中学就开始学中文,很多时候还是会词不达意或者口音很重,但从来没有老中会拿这个来嘲笑他们,将心比心嘛。他们也会常常问这个词发音对不对,那个词什么意思,大家都会耐心用英文给他们解释」。
在中国和美国都为老美做过中文家教的徐女士表示,会说一点中文的老美,哪怕说得再颠三倒四、不知所云,华人都会耐心聆听,尽量去理解内容,也不吝赞美,「不像有的老美听到老中说英文不流利、有口音,会不耐烦甚至打断你『你到底在说什么』、『我听不懂你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