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高铁闭门造车 后果严重
经济就业不景气,加州高铁来「沖喜」?从玛德拉(Madera)至贝克斯菲(Bakersfield)长约130哩的高铁首段工程拨款案,上周在州议会成功闯关,加州将发售45亿公债,并获32亿联邦拨款建高铁。但当前加州财政赤字已飙至160亿元,联邦赤字也高达1兆1700亿元,在这个节骨眼上开建高铁,短期内财政雪上加霜,从长远考虑,恐将给加州「沖」出一个吞钱的无底洞。
全长1280哩的加州高铁案2008年公投通过,总造价从早先的985亿元降至680亿元,对财政捉襟见肘的加州仍是天文数字。目前已知经费来源为联邦拨款40亿、加州发行100亿元公债,但剩余的540亿从何来,没有人知道。而2008年以来加州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地方重建局等公共开支一砍再砍,加大、州大学费一涨再涨,11月加税案又将付诸公投,从加州人身上一点点抠下来的钱,还不够高铁造价一个零头。随着工程推进,州府一旦钱不够花,是否随时会作出更多「拆东墙、补西墙」之举,不得而知。
高铁首先从人口稀少、徵地难度较低的中加州动工,不仅给该路段通车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打上问号,能否在人口稠密的都会区顺利徵得所需土地,按期完工,更是未知数。美国基建搞不得强制拆迁,碰到「钉子户」和反对的城市,原施工计画被迫修改、工期延宕的现象并不罕见。710公路向北至210公路短短三哩工程一拖30多年,至今竣工无期。高铁一旦半途而废,中加州一段铁轨将变成一堆废铁,如修改原定施工计画,谁能预期工期将拖延多久,开支又将增加多少?
即使浩大工程顺利完成,更关键的问题仍未解决:在旧金山、洛杉矶、圣地牙哥之间,究竟有多少人会搭乘高铁?高铁能否产生充足的经济收益,不会成为纳税人的负担?
世界银行退休官员William Grindley指出,全球现有高铁网多分布在日本、欧洲、中国等人口密度比加州高的地区,日本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哩875人,车站周边密度更高,而加州人口密度只有240人。此外其他因素也推动高铁在当地的市场,在欧洲,油价历来比加州高出两、三倍,日本汽车出行成本高昂,开车20哩路需两小时,高速公路缴费20美元,而同样距离在加州只需15分钟车程,且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免费,而中国建高铁的低廉人力成本更是加州难以企及。
南加大和洛杉矶时报在今年6月针对1002名登记选民的民调显示,高达69%受访者预期不会或鲜少搭乘高铁,搭乘频度超过每周一次的受访者更是零。
增加就业是州府推销高铁的一大卖点,据估计,高铁完工后可创造45万个永久就业机会,但加州纳税人首先须弄清楚,高铁是否将以自负盈亏的模式营运,如採用政府补助的半公企模式营运,更需掂量掂量。成立30多年以来长期亏损、每年需联邦拨款维持运作的美铁(Amtrak)就是前车之鑑。
2011年美铁客流总量达3020万人次,车票收益约19亿元,获得联邦拨款14亿2000万元补贴,仍入不敷出,还有10亿亏损无法填补。加州高铁如无法获盈余,纳税人不仅砸下几百亿元打水漂,还要长期供养45万人员开支和高铁养护费用。
加州今非昔比,选民对高铁的态度也在转变。在南加大和洛时的民调中,55%受访者认为,2008年公投通过的高铁债券发行案应重新公投,如有机会再投一次票,59%受访者表示会投反对票。民心向背如此明显,但决策者却对选民声音充耳不闻,这不是「闭门造车」又是什么?
全长1280哩的加州高铁案2008年公投通过,总造价从早先的985亿元降至680亿元,对财政捉襟见肘的加州仍是天文数字。目前已知经费来源为联邦拨款40亿、加州发行100亿元公债,但剩余的540亿从何来,没有人知道。而2008年以来加州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地方重建局等公共开支一砍再砍,加大、州大学费一涨再涨,11月加税案又将付诸公投,从加州人身上一点点抠下来的钱,还不够高铁造价一个零头。随着工程推进,州府一旦钱不够花,是否随时会作出更多「拆东墙、补西墙」之举,不得而知。
高铁首先从人口稀少、徵地难度较低的中加州动工,不仅给该路段通车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打上问号,能否在人口稠密的都会区顺利徵得所需土地,按期完工,更是未知数。美国基建搞不得强制拆迁,碰到「钉子户」和反对的城市,原施工计画被迫修改、工期延宕的现象并不罕见。710公路向北至210公路短短三哩工程一拖30多年,至今竣工无期。高铁一旦半途而废,中加州一段铁轨将变成一堆废铁,如修改原定施工计画,谁能预期工期将拖延多久,开支又将增加多少?
即使浩大工程顺利完成,更关键的问题仍未解决:在旧金山、洛杉矶、圣地牙哥之间,究竟有多少人会搭乘高铁?高铁能否产生充足的经济收益,不会成为纳税人的负担?
世界银行退休官员William Grindley指出,全球现有高铁网多分布在日本、欧洲、中国等人口密度比加州高的地区,日本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哩875人,车站周边密度更高,而加州人口密度只有240人。此外其他因素也推动高铁在当地的市场,在欧洲,油价历来比加州高出两、三倍,日本汽车出行成本高昂,开车20哩路需两小时,高速公路缴费20美元,而同样距离在加州只需15分钟车程,且绝大多数高速公路免费,而中国建高铁的低廉人力成本更是加州难以企及。
南加大和洛杉矶时报在今年6月针对1002名登记选民的民调显示,高达69%受访者预期不会或鲜少搭乘高铁,搭乘频度超过每周一次的受访者更是零。
增加就业是州府推销高铁的一大卖点,据估计,高铁完工后可创造45万个永久就业机会,但加州纳税人首先须弄清楚,高铁是否将以自负盈亏的模式营运,如採用政府补助的半公企模式营运,更需掂量掂量。成立30多年以来长期亏损、每年需联邦拨款维持运作的美铁(Amtrak)就是前车之鑑。
2011年美铁客流总量达3020万人次,车票收益约19亿元,获得联邦拨款14亿2000万元补贴,仍入不敷出,还有10亿亏损无法填补。加州高铁如无法获盈余,纳税人不仅砸下几百亿元打水漂,还要长期供养45万人员开支和高铁养护费用。
加州今非昔比,选民对高铁的态度也在转变。在南加大和洛时的民调中,55%受访者认为,2008年公投通过的高铁债券发行案应重新公投,如有机会再投一次票,59%受访者表示会投反对票。民心向背如此明显,但决策者却对选民声音充耳不闻,这不是「闭门造车」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