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辛苦?不如归去
「留美=辛苦?」随着两岸战争机会降低,经济强面在亚洲,「美国梦」不再是青年留学生最佳选择,毕业后即打包返台者愈来愈多,不少早在此间「落地生根」的台侨,也纷纷举家迁台,根留台湾。
「台湾生活水准愈来愈高」、「资源丰富」、「压力小」是他们共同心声。然而,回台却不是所有人最佳选项,部分曾怀抱美国梦的台侨,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徘徊在裁员、减薪与失业边缘,「与其挣扎绿卡,不如归去」。
毕业于南加大的陈小姐表示,自己毕业五年,「身边十多位台湾同学,几乎全部回亚洲发展,许多人毕业时连实习工作签证(OPT)都没申请,至今留下来的三位朋友,都是因为结婚」。
在美国中部唸完硕士,到洛杉矶工作七年的林杰克表示,「这一年光是参加身边朋友的欢送会就有五场,大家都说要回台湾」。他说,不论刚毕业,甚至在此间买房子的朋友「通通都回去」,近来他父母也频催他回国,理由是父母认为他在美国生活太辛苦。
此间部分华资企业,也不讳言「台籍背景人才需求若渴」,不难看出台籍背景人才回流趋势,美国对他们而言,不再有吸引力。
驻洛杉矶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领务组秘书杨爵鸿说,近年来每天办事处收到学历认证申请,平均每天有八至十件,有时一天甚至有20多件,大多是硕士毕业,也有南加大、洛杉矶加大博士毕业生申请认证打算返台,部分认证者并非刚毕业生,看得出来毕业多时。
他表示,的确愈来愈多人想回台发展,身边几个读博士的朋友,一毕业也回去了。
「留在美国看不到未来」。就读爱荷华州立大学电机系的Robert王,毕业后先后搬到洛杉矶、硅谷,希望在高科技产业工作,但所待的公司不愿办身分,加上跟一堆各族裔竞争,工作四年至今仍只是个小组长,「跟我同期毕业返台的同学,现在都在科学园区当中级主管以上」。
他说,虽然美国生活环境好,但房租一个月800元,加上保险费,日常开销等,根本存不到钱,加上无法取得永久居留,他决定今年4月离职,趁35岁前回台湾重起炉灶。
在美国一华资银行担任高阶主管的许先生,与太太12年前从马里兰州立大学硕士毕业后,双双在南加州找到工作,三年前取得绿卡,去年贷款买下65万元房子。这两年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后,「压力太大、外援太少」,两人决定辞去工作,将房子出租,带着孩子回到高雄老家。
许太太说,之前租房子时,每月光房租费1800元,车子保险每年1000多元,每月生活、水电瓦斯等费用1500元跑不掉,随便出趟门就多了数百元花费,上个月儿子生病,光检查、看医生与拿药,自付额就250元。不仅如此,自己带着两个分别一岁与三岁孩子,身边没帮手,才是许太太心力交瘁之处。
回高雄老家后,许先生在一家上市公司找到主管级工作,「薪水当然不能跟美国比」,但租在跟前第一家庭同等规格的公寓,每月1000美元有找,唯一大笔开销是买了一台休旅车,生活费每月1000美元绰绰有余,重点是台湾资源丰富,父母公婆帮忙照顾孩子,有事亲友马上支援,又有健保当后盾,「压力少了很多」。
然而,并非所有海归族出于自愿选择返台。史丹福大学博士,目前在硅谷工作的Judy邱表示,「这三年,周围回台湾的朋友、同学,多半是被裁员的高科技人才」。
目前在台湾中部某技术学院担任讲师的王先生说,三年前在硅谷某大全球知名科技大厂工作,没想到两年前被公司裁员,由于他所学是电机系中较冷门的部分,领失业补助金一年后,还未找到适合的工作,「想到还有妻儿要养」,一年前全家人决定返台,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因有着美国经验,很快找到大学讲师职位,「虽不是我最想要的,但起码安定」。
「台湾生活水准愈来愈高」、「资源丰富」、「压力小」是他们共同心声。然而,回台却不是所有人最佳选项,部分曾怀抱美国梦的台侨,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徘徊在裁员、减薪与失业边缘,「与其挣扎绿卡,不如归去」。
毕业于南加大的陈小姐表示,自己毕业五年,「身边十多位台湾同学,几乎全部回亚洲发展,许多人毕业时连实习工作签证(OPT)都没申请,至今留下来的三位朋友,都是因为结婚」。
在美国中部唸完硕士,到洛杉矶工作七年的林杰克表示,「这一年光是参加身边朋友的欢送会就有五场,大家都说要回台湾」。他说,不论刚毕业,甚至在此间买房子的朋友「通通都回去」,近来他父母也频催他回国,理由是父母认为他在美国生活太辛苦。
此间部分华资企业,也不讳言「台籍背景人才需求若渴」,不难看出台籍背景人才回流趋势,美国对他们而言,不再有吸引力。
驻洛杉矶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领务组秘书杨爵鸿说,近年来每天办事处收到学历认证申请,平均每天有八至十件,有时一天甚至有20多件,大多是硕士毕业,也有南加大、洛杉矶加大博士毕业生申请认证打算返台,部分认证者并非刚毕业生,看得出来毕业多时。
他表示,的确愈来愈多人想回台发展,身边几个读博士的朋友,一毕业也回去了。
「留在美国看不到未来」。就读爱荷华州立大学电机系的Robert王,毕业后先后搬到洛杉矶、硅谷,希望在高科技产业工作,但所待的公司不愿办身分,加上跟一堆各族裔竞争,工作四年至今仍只是个小组长,「跟我同期毕业返台的同学,现在都在科学园区当中级主管以上」。
他说,虽然美国生活环境好,但房租一个月800元,加上保险费,日常开销等,根本存不到钱,加上无法取得永久居留,他决定今年4月离职,趁35岁前回台湾重起炉灶。
在美国一华资银行担任高阶主管的许先生,与太太12年前从马里兰州立大学硕士毕业后,双双在南加州找到工作,三年前取得绿卡,去年贷款买下65万元房子。这两年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后,「压力太大、外援太少」,两人决定辞去工作,将房子出租,带着孩子回到高雄老家。
许太太说,之前租房子时,每月光房租费1800元,车子保险每年1000多元,每月生活、水电瓦斯等费用1500元跑不掉,随便出趟门就多了数百元花费,上个月儿子生病,光检查、看医生与拿药,自付额就250元。不仅如此,自己带着两个分别一岁与三岁孩子,身边没帮手,才是许太太心力交瘁之处。
回高雄老家后,许先生在一家上市公司找到主管级工作,「薪水当然不能跟美国比」,但租在跟前第一家庭同等规格的公寓,每月1000美元有找,唯一大笔开销是买了一台休旅车,生活费每月1000美元绰绰有余,重点是台湾资源丰富,父母公婆帮忙照顾孩子,有事亲友马上支援,又有健保当后盾,「压力少了很多」。
然而,并非所有海归族出于自愿选择返台。史丹福大学博士,目前在硅谷工作的Judy邱表示,「这三年,周围回台湾的朋友、同学,多半是被裁员的高科技人才」。
目前在台湾中部某技术学院担任讲师的王先生说,三年前在硅谷某大全球知名科技大厂工作,没想到两年前被公司裁员,由于他所学是电机系中较冷门的部分,领失业补助金一年后,还未找到适合的工作,「想到还有妻儿要养」,一年前全家人决定返台,拥有博士学位的他,因有着美国经验,很快找到大学讲师职位,「虽不是我最想要的,但起码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