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聚哥大 研讨中国人口流动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不仅国内存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每年还有大批人口流向东南亚邻国甚至世界各地。社会学、人口学、城市与全球研究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11日齐聚哥伦比亚大学,探讨中国人口流动、城市化等多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副教授刘双(Gracia Liu-Farrer)以中国同日本和越南之间的人口流动为例,阐述劳动力迁移和资本流通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据刘双介绍,1980年代中期,中国出入境管理政策逐渐放松,申请护照和签证的难度减小,让不少人可以顺利到国外留学或者工作。从大趋势上看,早期出国群体主要以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他们多去往北美、澳洲和日本,随后其家属也相继被带到国外。到了1990年代,移民群体更为多样化,许多商人和小贩大批涌入东南亚各国,以团体形式输出、到国外给当地的企业工厂工作的劳动力与合同工也开始出现。
具体到中国和日本之间,1980年代由中国到日本去的群体主要为学生、劳工和工程师。当时日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对外投资增长,所以急需引入国外的专业人才来支撑日本各种经济活动,这无疑给不少中国人创造了到日本的机会。
自1990年代初,中国流向越南的移民逐渐增加,其中主要为合同工、专业人才、商人和学生。合同工以男性为主,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和当地女性结婚,并逐渐在那里安居乐业。这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华人聚居地的出现,中餐、卡拉OK、按摩、赌博、色情服务等随之也在该地风行。因中国和越南临界,跨边境贸易自然也建立起来,互通的商品主要包括水果、木薯、土豆、咖啡、茶、橡胶、辣椒、海产品等等。当时的跨边境贸易主要通过口头约定达成,双方一手交货、一手付现金,许多中国商人非常喜欢这种方式,认为它间单直接、成本低、也不会受到复杂的银行体制的牵制。
刘双指出,一方面劳动力的迁移为资本的流通提供了渠道,像是在日本的中国学生和技术人员,他们在中日两国间搭建了桥梁,并促进了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资本流通。另一方面,资本同样带来了更多的本地劳动力。以越南为例,中国在越南投资建厂不仅开拓了中国在别地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把更多的劳动力带入到越南,这一点和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大不相同。
据刘双介绍,1980年代中期,中国出入境管理政策逐渐放松,申请护照和签证的难度减小,让不少人可以顺利到国外留学或者工作。从大趋势上看,早期出国群体主要以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他们多去往北美、澳洲和日本,随后其家属也相继被带到国外。到了1990年代,移民群体更为多样化,许多商人和小贩大批涌入东南亚各国,以团体形式输出、到国外给当地的企业工厂工作的劳动力与合同工也开始出现。
具体到中国和日本之间,1980年代由中国到日本去的群体主要为学生、劳工和工程师。当时日本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增加,对外投资增长,所以急需引入国外的专业人才来支撑日本各种经济活动,这无疑给不少中国人创造了到日本的机会。
自1990年代初,中国流向越南的移民逐渐增加,其中主要为合同工、专业人才、商人和学生。合同工以男性为主,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和当地女性结婚,并逐渐在那里安居乐业。这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华人聚居地的出现,中餐、卡拉OK、按摩、赌博、色情服务等随之也在该地风行。因中国和越南临界,跨边境贸易自然也建立起来,互通的商品主要包括水果、木薯、土豆、咖啡、茶、橡胶、辣椒、海产品等等。当时的跨边境贸易主要通过口头约定达成,双方一手交货、一手付现金,许多中国商人非常喜欢这种方式,认为它间单直接、成本低、也不会受到复杂的银行体制的牵制。
刘双指出,一方面劳动力的迁移为资本的流通提供了渠道,像是在日本的中国学生和技术人员,他们在中日两国间搭建了桥梁,并促进了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资本流通。另一方面,资本同样带来了更多的本地劳动力。以越南为例,中国在越南投资建厂不仅开拓了中国在别地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把更多的劳动力带入到越南,这一点和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大不相同。